中国物流三十年之路
王之泰教授
胡锦涛同志在激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会上特别强调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尤其是强调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不折腾的提法让人印象深刻,也按这个要求思考了中国物流的三十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也是“物流”概念进入中国三十周年。都是三十周年,但绝对不是巧合,物流进入中国三十周年,是改革大潮中的一片小小浪花:是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领域带来了“物流”这个财富。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三个时期和两次发展高潮
这三十年,经历了三个时期:学习引进期、探索期和发展期。
学习引进期大体是1978年到1984年前后,1978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物资总局等部委以及一些地区人士组成的“中国物资工作者考察团”,对日本物流进行的考察起到了“取经”作用,“物流”的概念正式进入中国。
探索期大体是从1984年到2001年前后,这个时期我国开始探索物流的应用。探索当然会取得进展,但是更重要的特点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探索主要在两方面:体制的探索和运行的探索。体制的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突破了计划经济部门体制,成立了“中国物流研究会”;运行的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掀起了一轮研究和应用“配送”的高潮。
发展期的时间段,大体从2001年至今。1999年之后,经过了短暂的发展启动,2001年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1年至今,七年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二十三年。
三十年中,“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有两次高潮:
物流进入中国之后,掀起的第一次高潮是1984年到1992年,由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出面,成立了突破当时部门封闭体制的、跨越部门的、全国性的“中国物流研究会”。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的规格是很高的,李鹏总理为“中国物流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发了祝词。同时,中国物流研究会出版了《中国物流》杂志,第一次把“物流”这个名词和经济形态作为媒体的名称推向社会。同时期,也掀起一轮研究和应用“配送”的高潮,乃至反映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试办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是这一次发展高潮的顶点。
从2001年至今,是中国物流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发表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他的重要性在于,国务院对于现代物流和发展作出了体制性的安排,现代物流发展已经从一个部门上升到国务院控制的层次。以后不久,国家经贸委建立的物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九部委文件,更有发展改革委员会为主体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是更深层次的体制安排。这表明,中国的物流已经从一个部门的范畴进入到国务院体制的范畴,体制创新促使中国物流进入真正的发展期,也是中国物流发展掀起第二次高潮的根本原因。束缚的体制去掉了,发展的体制建立了,这就是在“改革、开放”国策下的物流领域的具体的体制创新。物流在中国的真正的发展便是由此而来。
二、体制创新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学习引进期:“物流”进入到中国是“改革、开放”创新的结果
1978年,现代物流的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到中国,不能说当时中国经济领域完全没有感受到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但那种感受也只局限在很小的领域。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是当时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而对现代物流产生的内在需求,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国策使我们
中国物流三十年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