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规划考题总结-中补充.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6
名词解释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
城市形态: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量。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以及三位空间环境的设计。
“二书一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二书一证”。
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在我国统称也称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想对完整的地段。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历史街区。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战略发展计划: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点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的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
公交优先: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在繁忙的大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
07
简答题
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以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
巴黎改建: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但其大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罗马改造: 17世纪巴洛克时期,封丹纳作为改建罗马的的规划师,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罗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间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安置一个方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他用高的方尖碑来标识这个城市北门的主要入口的关键位置。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构思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
2、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有什么不同?
文物建筑保护单位本身应该采用保存的保护方式,即在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作必要地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以不改变其原貌为原则。如果和城市建设发展有冲突,或者存在的环境已经被破坏而无法改变时,可以对其采取整体移位或原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对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历史遗存,应采用冻结保存的方法。
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保持历史地段的风貌特征和城市生活,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内容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
3、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思潮都处于混沌交锋的大转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从强调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注人类环境—行为的研究,深化设计方法,把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和爱好的场所与形态。这一时期各国都把历史遗产保护提高到了重要高度,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突出贡献:马丘比丘宪章发展了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思想
4、居住用地和规划原则?P96
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和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格局与形态。 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 居住区用地规划,要

城市规划考题总结-中补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qw888
  • 文件大小369 KB
  • 时间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