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doc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
【】目的:观察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检验科医务人员19名,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6人次,分别对科室进行防护前后的职业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防护前后的调查结果。结果: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其它有4人次(%),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增多,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因素及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护。
【关键词】检验科;血源性;感染;防护
检验科是一个需要经常性接触到血液标本的科室,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采样、分离、实验、观察、处理等操作,因此,在任何操作的环节中均存在着血源性感染的风险,对检验科的医务人员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观察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总结其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检验科医务人员19名,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6人次,年龄在23~40岁,±,其中年龄≥35岁有2例,工作时间≤1年有4例,2~5年有10例,6~10年有3例,文化程度为本科17例,硕士研究生2例,分别对科室进行防护前后的职业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防护前后的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前先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我院检验科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血源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受到锐器伤,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及其它因素是否发生、发生的次数,并依此制作相关的调查问卷,分别派发给检验科中的医务人员,如实进行填写。此次问卷共发放19份,回收率为100%。针对性地总结问卷中信息,并进行统计,科室再针对调查的结果,相应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实行,半年后再进行1次问卷,方法同前[1]。
,以P<。
2 结果
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其它有4人次(%),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X2=,,,P<),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检验科职业伤害防护前后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种检验科职业伤害防护前后情况比较[n(%),n=46]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检验科医务人员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其它有4人次(%),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可见基本上每个检验人员均有被刺伤
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