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四课”体验课教案——“书法与传统文化中的“孝”
教学目标
“孝”的典故、行孝故事与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与“孝文化”有关的“器物”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孝”字的演变规律,能够正确理解“孝”字在文字演变过程中代表的含义,正确、美观地书写出规范的各类书体中的“孝”字。
教学内容
1. 《孟子》、《弟子规》中有关孝的内涵。
“孝”的典故与“二十四孝”的故事;
“孝”有关的古代“器物”;
“孝”的写法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践行孝道。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孝道”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与传承性;正确规范的书写出不同书体的“孝”字
难点:不同书体的“孝”字在书写过程中笔法的运用与转换;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做到由内而外地浸润孝道,心存对“孝道”的敬畏之心。
材料准备
文房四宝、ppt、教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一、课前导入:
音乐:游子吟朗诵和ppt图片循环播放,老师进场,提问学生听到、看到和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引出主题,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讲书法与传统文化中的“孝”。(1’)
二、新授(明孝)
,引出“孝悌”,提问“悌”的意思。讲解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经典。引用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孟子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强调“孝”是做人的第一根本,是家庭伦理的一个最重要的观念; (1’)
。(1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
4. 讲解二十四孝故事黄庭坚“涤亲溺器”。(2’)
书孝
出示金文“孝”字,提问学生是什么字?属于哪种文字和什么字体,这个字有几部分组成,提问这个字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上台讲解,自主加分,老师总结。(2’)
出示五种书体的孝字
国学四课书法与传统文化中的“孝”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