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摘要】在移动网络、物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各种资源也以信息数据的形式分布在网络中。其中不乏机密信息与敏感数据。黑客、病毒、访问权限的混乱,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或破坏。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防范的措施。
中国论文网/8/view-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安全;数据
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主要针对黑客窃取实体计算机内的数据和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越来越高效、成熟,针对众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所得的结果更具有价值,且海量数据就分布在互联网上,有时,甚至不需要进行黑客攻击,仅仅简单的有针对性收集、分析,就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这也就使得网络攻击更加难以防范。
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怎样的网络安全危机,怎样预防解决这些危机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课题。
1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问题
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特征,其共享网络资源的思想理念使得各行业各领域都能充分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播目前主要采用TCP/IP协议。该协议侧重点在于高效传播,而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则相对较弱。这就为网络病毒侵害计算机系统创造了机会。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旦遭到网络病毒的入侵,计算机中的数据就有可能被窃取或损坏,甚至会出现整个信息系统瘫痪的情况。
信息系统使用人员操作不当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人员并非全是专业人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操作习惯,不恰当的操作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简化操作步骤,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操作过程中疏忽造成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口令外泄,也给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
访问权限混乱的影响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管理员分为若干用户组,每一类用户组被赋予的权限是不同的,有的用户权限较大,能够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而有的用户权限较小,仅仅能够对指定信息进行查询。随着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访问权限的管理却越来越混乱。访问权限的设置开始形同虚设。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该弱点进行数据窃取并篡改,甚至对整个网络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黑客攻击的影响
海量数据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使得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日益猖獗。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一旦遭遇到黑客攻击,极有可能会导致网络瘫痪。黑客的攻击方式分为侵入型和拦截型两种。侵入型攻击是有机会有组织的进入目标网络内,并对网络进行破坏,造成信息泄露和丢失。而拦截型攻击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拦截并损坏数据。以上两种攻击手段都极具隐蔽性,在大量数据资源中,要想甄别处黑客的攻击行为更是不易,因此,黑客攻击对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智能终端隐患的影响
伴随着物联网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体机、儿童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设备渐渐成为主要的数据源以及重要的数据载体。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连入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由于此类终端操作系统本身漏洞的问题,存在的风险是巨大的。许多木马软件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植入设备内窃取用户信息。
近期被央视曝光的家庭无线摄像头遭入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