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检验
Report by Yong Chen
Oct. 17th 2010
单位产品:为了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如:1包面、1碗面、1个粉包、1个PSP碗、1个纸箱、1卷包膜等。
批:为了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是专指为生产定型检查
制造的全部产品或生产定型检查通过后批量生产过程中,一个规定周期内制造的全部产品。
样本:从批中抽取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的全部。
不合格:单位产品的品质特性不符合规定。
A类不合格(Cr):单位产品的极重要品质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品质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基本概念
B类不合格(ma):单位产品的重要品质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品质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C类不合格(mi):单位产品的一般品质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品质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也可能还有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
:当过程平均接近合格品质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
:当过程平均显著优于合格品质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
:当过程平均显著劣于合格品质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
:当放宽检查判为不合格的批,重新进行判断时进行的检查。
:由给定的抽样方案所确定的批合格概率与批品质之关 系曲线,又称OC曲线。 抽样检验:是对产品总体中的所有单位产品,仅抽查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检验出的结果来判断总体的质量法. 可分为:一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样检验和需贯抽样检验等. 抽样的重要原则:随机抽取样品,即不能存在“偏好”。
基本概念
:对一个批品质已知的批,按给定抽样方案判该批为合格批的
可能性大小。
批量
样本
抽样
数据
检
验
结论
分析
管
理
抽样概念的说明
生产过程不能保证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率大时。
不合格品漏检有可能造成人身事故或对下道工序或消费者带来重大损失时。
检查效果比检查费用大时,多采用全检,例如能用效率高、精度稳定的“通─止〞量规检查时。
全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高并限制在非破坏性检查项目的检查。
全检时,很少有产品的性能指标全部检查,一般只对特定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所以即使全检,也不一定确保一个不合格品也没有。
全检是在有限期间內检查大量产品,难免误检,因此尽量使用样板和自动检验,完善管理和使作业合理化。
何时需要采用全检?
产量大、批量大、并且连续生产时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允许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存在;
希望减少检验时间和检验费用时;
刺激生产者注意改进质量时;
破坏性检查全检不允许时;
质量水平达不到,全检又没有必要,只对坏批进行全检,希望改善平均质量时;
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供方时,批间质量不稳定或批数不多,转入间接检查不充分时;
抽样检查与全检相比,受检单位产品数少,检查项可多些,但是同一质量的产品批有可能判合格,也有可能判不合格。而且,当不合格品率很小时,很难抽出不合格品。
何时需要使用抽样检验?
样本的选择原则:抽样检查是通过样本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因此,样本要能够代表批的质量方可进行抽样检查,为此进行随机抽样至为重要。
一般可以采用:
整群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分段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
⊙⊙⊙⊙⊙⊙
⊙⊙⊙⊙⊙⊙⊙
⊙⊙⊙⊙⊙⊙⊙
⊙⊙⊙⊙⊙⊙
⊙⊙⊙⊙
⊙⊙
⊙⊙⊙
⊙⊙
抽样
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通常的情况下,需将个体一一编号
然后利用乱数表或其它随机方法,作放回或不放回抽样
,抽取特定号码的个体,因此当总体容量不大时,简单随
机抽样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抽样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示意图
抽樣理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