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的历史沿革
电力营销的基本内容
电力营销的特殊性
第一章绪论
电力营销的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使用电力是1882年.
,截至2001年底,,是1949年的184倍;2001年全国发电量14780亿kWh,是1949年的343倍.
、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个跨省电网、一个南方联营电网和10个省级的独立电网,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况
1952年全国电力企业从地方收中央,电力工业建立起中央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的体制。
这个时期的电力生产有三个特征:
电力工业是生产供应型,电力发展、生产、分配计划权限高度集中;
电价结构统一,电价水平基本稳定。定价权限高度集中;
电力部门具有政府管理权限,管理用户取代了经营与销售。
计划经济下的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电力营销承担着直接面向市场为广大电力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功能,在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供电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在各个时期有关的能源政策,正确实施国家关于电力供应与使用政策和一系列合理用电的措施,使电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要对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和市场环境做出积极的反映,对需求的电力、电量进行有目标的引导、控制和服务;
向电力消费者提供安全用电知识和技术、优化合理用电方式及降低电费的知识和技能、供用电法律知识、提高供电质量服务并为消费者提供紧急服务、信息服务及社会服务等。
电力营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管理和服务两者密不可分。
进入市场经济的电力工业呼唤着电力营销
又称乙种业务,主要是指改变由供用电双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中约定的有关用电事宜的行为。
变更用电的内容:电力客户用电容量的减容、增容;迁址、改变用电种类、改变用电电压等级;电力用户用电暂停、恢复;移表;更名(过户)、分户、并户、销户等项目。
变更用电业务服务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成为“业务扩充”与“电费管理”各道工序之间的纽带。它与“业务扩充、电费管理”三位一体,组成了电力营销工作的全过程。
变更用电业务
电费管理,包括抄表、核算、收费管理。
电费的抄、核、收是营销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环节,是资金回笼和流通的至关重要的一道程序,是电力企业经营绩效的最终体现。电费管理是否有成效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抄、核、收三个环节一一紧扣,缺一不可。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抄表、核算都存在着工作质量高标准的要求,电费的收取与营业人员行为的规范和优质服务密切相关。否则会引发供、用电争执,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电费管理
电力营销的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