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收益分配
第一节收益分配概述
第二节股利政策
第三节股利分配程序与方案
第四节股利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一节收益分配概述
一、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广义:对收入和收益总额分配
狭义:对净收益分配
(一)依法分配原则
(二)资本保全原则
(三)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四)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五)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二、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1)资本保全约束;(2)偿债能力约束;(3)资本积累约束;(4)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二)公司因素:(1)现金流量;(2)投资需求;(3)筹资能力;(4)资产的流动性;(5)盈利的稳定性;(6)筹资成本;(7)股利政策惯性;(8)其他因素。
(三)股东因素:稳定的收入、控制权、税赋、投资机会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银行限制性条款;避免购买力下降,资金不足。
股利政策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或留存以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通常用股利支付率表示。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投资决策既定的情况下,股利政策的选择实质上归结于公司是否用留存收益(内部筹资)或以出售新股票(外部筹资)来融通投资所需要的股权资本。
公司三大财务决策——投资、筹资和股利分配决策之间的关系
筹资规模、结构与成本
投资
决策
投资规模、组合与收益
筹资规模、结构与成本
投资规模、组合与收益
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
股利
政策
筹资
决策
三、股利分配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股利理论
●(一)股利无关论:由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首次提出的。
● MM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是由公司投资决策所确定的本身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所决定,而不是由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所决定。
2、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所得税差异理论
●差别税收理论是由Litzenberger 和 Ramaswamy 于1979年提出的。
●基本思想: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由于资本利得税要递延到股票真正售出的时候才会发生,同时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即使股利和资本利得这两种收入所征收的税率相同,实际的资本利得税也比股利收入税率要低。因此支付股利的股票必须比具有同等风险但不支付股利的股票提供一个更高的预期税前收益率,才能补偿纳税义务给股东造成的价值损失。
第九章 收益分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