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略读课
单元主题: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纲要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这篇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有三个共同点:一是文中都有一句中心句;二是文中都是先果后因的结构;三是从故事中都能得到启发。
3、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
1、会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自然带给人们的警示和启发。
3、在深入学习文章的基础上,有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在深入学习文章的基础上,有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采取对生词的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课文,抽读重点句子,使学生能读准字音。
任务二:采用指名朗、自由朗的手段,使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并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任务三:在学生读懂意思,读熟句子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有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 总结引入新课。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
环节二
根据提纲,
自读自悟。
活动一
,了解学习任务。
学生能通过自读,能说出本课学习任务。
活动二
ppt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
两个小故事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目标一、二)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说出文章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三
,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遭殃、扫帚、腐烂”等词语,学生认读。
。如“机翼”
,指名读。(完成目标一)
课堂上通过老师倾听观察指名读生词,指名读课文,抽读重点句子,使90%的学生能说出重点词句的意思,(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集体交流,说出启发
。
。
:《“打扫”森林》带给你了什么警示?《人类的老师》又带给你什么启发?
。(完成目标二、三)
让学生找出带给我们警示和启发的句子。
大自然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