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心得分享
和论坛的一些名人相比,我完全是无名小辈,所以如果有说得不当的地方,真诚欢迎大家指正。个人情况:07年参加第一次国考,面试被刷。中间隔了两年,09年底重回公考路,总公参考次数(国考,省考,事业考)接近20次,面试应该是十五六次吧,最终以地级市笔试第一的成绩上岸,现供职于某市机关。
写这个系列的动机有两点:
一是2012的国考以及部分地区的省考马上要启动,最近,QQ上和我交流公考话题的朋友越来越多,内容涉及也很广:包括对公务员职位的了解、行测申论的备考、笔试、面试、政审等系列的问题。
二是我感觉目前论坛又逐渐热闹起来,但热闹的点很多都不是关于怎么准备考试,相反很多话题给我两个感觉,一是很浮躁,二是很水。
话不多说,回归到公考上面。公务员考试的发展应该说了跨越性的,这里先给大家说个小故事:早两年我在备考公考的过程中,我妈总觉得我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也翻翻,那也看看。于是她给我说了个以前在她单位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考公的事,她说那位女老师的备考笔记至少有几大本,只要没上课,手上就是拿着公考书,而且人家英语书都翻烂了,最终人家考到了一个省厅。我想,现在肯怕很多考生都不知道公务员考试曾今是考过英语的了。当初的国考也仅仅是几万人报考,这肯怕还没有现在一次省考里一个热门点的地级市报考人数多,到现在国考动辄上百万。当初的国考,也根本没有专职考公一说,报考的多半都是些有更高理想的教师,律师,事业单位人员。而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备考,学校甚至开起了公务员考试选修课,也有了专门的公务员考试的论坛,公考培训机构,QQ群等等。所以说,以前考公务员,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理想,而现在,主要是得到一分体面的工作。也正因为这样,公务员考试从随意性进入了盲目性,很多的考生,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是不是合适做公务员,就一个念头:考上再说。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建议一些朋友,在决定考公前,一定要非常认真的想想自己是不是适合做公务员的问题,如果决定考了,那就再想想自己合适在一个怎么样的部门和岗位。从论坛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太多的上岸后后悔的,有不少上岸后继续考的, 甚至也有考上辞职的。就好像中国的高铁,从前一个劲的最求高速度,现在又反过来降低速度,这就是典型的折腾。当然,我想,论坛里的朋友,绝大部分都是已经给自己找到了考公的理由的,所以,合不合适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应该说,目前的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测试,他的本质也是想通过多重测试, 挑选出最合适担任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这种考试设置的初衷,他是不希望考生像高考一样专门的学习甚至培训的,他想看到考生本身具备的能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考生所谓的裸考,一样考出好成绩,而有的考生系统复习,效果却不理想,我想原因大概在于此吧。但这并不等于公考就不需要复习,恰恰相反,目前这种考试结构,由于考生主观愿望的改变,加上社会各界的或直接或间接参与,这种考试已经很难回归他的本质了,所以,科学有效的备考显得尤为重要。
每年的9月,一大批怀着理想的年轻人都开始启程,一路上有期盼,也有茫然,有学会新的解题方法的欣喜,也有束手无策的失望,期间或许想过放弃,但很少真正投降。虽然结果从来都是这样,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但努力过,就不后悔。
公务员备考的前期准备
很多同学总是抱怨考试时间准
公考心得分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