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临床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仪器设备开始广泛使用,使得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更加复杂。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锐器伤是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危重病人增多以及有创诊疗操作增多,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导致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日益突出,会因此带来医务人员身心的损害、医疗机构的负担加大等各种问题,做好手术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并且紧急的。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96-02
1 锐器刺伤的危害性
锐器刺伤可以传播血源性疾病,最常见并且危害最大的是AID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体病毒等。产科护理人员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容易被感染[1]。急诊科护士在没有诊断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抢救,而且交通事故、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的抢救工作必须及时,也不允许护士先进行自我保护;流感、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经常会使护士的传播率很高,一些门诊、急诊护理人员获得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比其他人群高出很多倍。锐器刺伤后对受伤者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被一些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的血液污染,多数人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病人感染状况不确定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2 导致锐器刺伤的原因
手术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手术时候,医务人员接触各种疾病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很多,直接暴露在病人血液面前的机会多,而且手术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锐器接触的也比较多,发生刺伤很容易发生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
注射时候的安全性
临床护理人员的锐器刺伤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和输液针头刺伤。持针时候的弹性减弱,很容易发生针头的旋转,使操作者的感染几率增加;取下针头时候,针头没有套回针帽,用过的针头很容易把皮肤刺伤。
对锐器刺伤的缺乏认识
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或者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很容易被锐器刺伤。而且,护理人员缺乏对锐器刺伤的认识,发生锐器刺伤后不及时报告或者处理,都很危险。[3]
3 处理原则
临床护理人员被锐器刺伤,应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立即把刺伤部位的血液挤出,然后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用酒精或者碘伏消毒,最后包扎。同时确定是否存在AID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如果有,被刺伤者必须在6个月或者8个月进行定期检测,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根据检测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防护措施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面对压力的管理和应对策略;临床护理人员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很多,使用锐器的次数也很频繁,而现在血液传播疾病急剧增多,因此,应该加强护理人员预防锐器的特殊教育,特别是新上岗的护理人员,严格带教,规范他们的基本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4]
规范操作行为。每次使用锐器后应该放到固定位置;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禁止再次套上针帽利用,使用后必须立即扔到专门放置针
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