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俄罗斯孤儿成为报复的牺牲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俄罗斯孤儿成为报复的牺牲品
滥权腐败案惹出的乱子却要由俄罗斯的孤儿们来承担,这何尝不是一种荒谬?
去年12月28日,为了反击美国议会通过的《马格尼茨基法案》,普京签署了禁止美国人收养俄罗斯孤儿的《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该法案出台背景极为复杂,引起俄内外强烈关注。仔细审视整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这是一段杂糅了专制独裁、贪腐滥权、美俄对抗和孤儿悲情的复杂大戏。
其最终的结局是,俄罗斯孤儿们要为俄罗斯当下的体制、难以控制的腐败和与美国紧张的关系买单,这让整出大戏显出一丝悲剧的意味。
俄儿童惨死美国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在撰写《世纪大拍卖》一书时,把她在20年前将一名10岁俄罗斯孤儿带回加拿大收养的事放在最开头。看过那一段的人相信仍记得儿童们憧憬离开俄罗斯到西方生活的情景。
如今的俄罗斯当然不能与那时同日而语,儿童们至少不必如那时那样恐惧饥荒。但是,就像俄罗斯人越来越多地享有向国外移民、留学、旅游的自由一样,孤儿被收养至国外的权利总不该比那个混乱的年代还退化吧?但当普京签署了这样一份法案,孤儿们的权利却实实在在地被限制了。
法案的直接原因是那个命丧于美国的俄罗斯残疾弃婴季马?雅科夫列夫的经历,法案的名字就由他而来。2006年,出生于俄罗斯普斯科夫州的这位先天残疾儿童被母亲抛弃,母亲一纸
“同意孩子被领养”的协议将季马的未来交付于命运之神。2008年,来自美国的哈里森夫妇收养了这个孩子。季马成了每年大量被外国人领养的俄罗斯儿童之一。但是,几个月后,季马丧命于车内的消息震惊俄美两国。
当时,哈里森将季马留在车里,自己离开办事。当天气温高达32℃,季马被关了整整9个小时,就这样被活活闷死。专家称,当时车内温度很可能已经达到了54℃。
俄方自然极为愤怒,媒体对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美国人过去虐待从俄罗斯领养的儿童的许多事件都被重新提起。而当哈里森被美国法庭无罪释放时,俄方朝野更加愤怒。应当说,俄媒报道的美国父母们的种种劣迹确实有根有据,这反映了跨国孤儿领养项目急需改正和纠正的地方。但是否有必要因为个别人的错误,让所有俄罗斯孤儿失去被美国人领养的权利?毕竟虐待俄童的事件仍只是孤例。
此外,俄媒体上许多人也对美国人领养俄罗斯儿童进行了种种过度渲染,比如宣传相关机构只是为了赚钱。也有人诉诸民族情感,认为这种“出卖”孤儿的事情很可耻,更何况是卖给在俄民众心中没少扮演民族情感刺激者角色的美国人。
但是,民意终究改变不了孤儿领养的重大社会意义。对每一个孤儿来说,被人领养就是一次新生的机会。既然外国人有意做出此种善举,何不成全他们呢,管他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英国人。只不过,对领养父母们的审查需要格外严格,其他手续也需慎之又慎。
但最终普京所做的,恰恰是把俄美孤儿领养的通道彻底堵死了。在法庭上,哈里森向俄罗斯人民喊话:“我请求俄罗斯人民的宽恕,在美国有很多想领养儿童并细心照顾他们的父母,而在俄罗斯也有许多急需父母照顾的孤儿。请成全他们,不要因为我的错误惩罚他们。”
为报复美国而出台的法案
其实,如果真的是出于“不能将俄罗斯儿童送给别人照顾”、“美国危险,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不能让他们去美国”的考虑作出这一决策,那么人们难免质疑,其他国家就一定安全吗?俄罗斯人根据什么来判断自己的孤儿在哪些国家会受到悉心的照料?

俄罗斯孤儿成为报复的牺牲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