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层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层分析
摘要: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剖析了阿Q精神胜利法屈从、移置、合理化、否认和压抑的心理特征;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三个方面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探讨了历史循环论和阿Q精神胜利法的关系;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视角探索了阿Q精神胜利法与国民劣根性之间的关系。单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Q精神胜利法只是一种面对困境的防御机制,并且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当时的社会中,它无疑体现了一种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民族劣根性。
关键词:阿Q;精神胜利法;成因;心理分析

一、前言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在《呐喊》中的一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的主角阿Q是一个像泥土一样的角色,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在他头上踩一脚而他却丝毫不在意的人。他没有确切的姓和名,也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家人,只是在未庄做短工讨生活。在未庄,他经常挨打,被辱骂,可是他也欺负那些比他还弱小的人,像静修庵里的小尼姑。在被欺负的时候,他经常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获得快乐。最后他被枪毙,没有人同情他,大家反而只是看热闹。
精神胜利法是一个人遭到失败、受到屈辱后,不能面对现实而自欺欺人,以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的办法。江潮将精神胜利法定义为:在物质上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人们,在精神上克敌制胜的自欺欺人的思想与方法。
二、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精神胜利法运用了屈从、移置、合理化、否认、压抑等心理防御机制来减小外界对内心的伤害,获得内心的平静甚至喜悦。

屈从是一种在受到伤害时,不反抗、不作为,而希望以此来减少伤害的方法。在未庄被别人揪住黄辫子时,“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假洋鬼子”大蹋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阿Q不敢反抗,也不愿反抗,因为反抗之后又将会挨打,甚至会被打得更厉害。所以以后只要是比他强的人打他,他都不会反抗,而是求饶,尽管没有人会真的在他求饶之后放过他。

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者转变驱力。阿Q先是被王胡打,然后又被“假洋鬼子”打,心里的屈辱却全部发泄在了更弱小的静修庵的小尼姑身上了,“‘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然后走近小尼姑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她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他因为不敢反抗王胡和“假洋鬼子”,却又觉得心里屈辱,于是把他的屈辱和不快全部转移到了小尼姑的身上,侮辱欺负小尼姑,以此来满足内心想要打王胡和“假洋鬼子”却又不敢的心理。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以证明自我的价值感,并使人的心理重新获得平衡。幻想是合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那人走后,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被人打,却无力反抗,只得自欺欺人地想着是自己是老子,被儿子打了,心

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层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