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校勘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校勘记
此版本由报恩堂进行校勘,并断句、分段及注音。
我们采用的底本是《中华大藏经》(实质为《赵城金藏》《高丽大藏经》之结合,详见《中华大藏经》)版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参校《乾隆大藏经》(即《清藏》或称《龙藏》,下文简称《清》)和《大正藏》(简称《大》)。
《十轮经》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目前流通的版本错字较多,加上断句、排版都有瑕疵,多有善信想要读诵,却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对各版本可能导致实质性错误的字句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并记录确切的证据,乃至断句及注音等等,都尽量使之能与现代读者相适应,希望能给读诵修习者带来方便。然而因果重大,仍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的记录仅供参考,抛砖引玉而已。
至于一些意义极为相近、彼此无实质区别的字词,如“言”和“曰”,“偏袒右肩”和“偏袒一肩”,“宝瓶”和“贤瓶”,“欢喜”和“欢乐”,“种姓”和“种性”等等,多按《中华大藏经》取字。
又旧体字、异体字、正俗字、同义字等,为方便读者,均取现代通用规范用字。
校勘记录摘要如下(详情可参见《中华大藏经》之《校勘记》):
第一卷:
1 底本为《赵城金藏》广胜寺本。
2 “诸身语意”,《大》同,《清》作“诸身诸意”。查《十轮经》广弘十善业道,所谓“身三口四意三”,故后面“诸”当为“语”字形
近之讹。
3 “成就无量所化有情”,《大》同,《清》作“成熟无量所化有情”。查Cbeta,“成熟”的用法几乎等同于“成就”。但《十轮经》所有的“成熟”与“有情”搭配,而“成就”与各种“法”搭配。故此处用“成熟”,后准此。
4 “舍邪归依、归正三宝”,《大》同,《清》作“舍邪归正,归依三宝”。
5 “常普任持”,《大》同,《清》作“常普住持”。查,“住”当为形讹。因“住持”的对象往往是“法”,“任持”则有“荷负”“支撑”“支持”等义。经中二者界限明显,后准此。
6 “药谷苗稼”,《大》同,《清》作“药谷苗根”。“苗稼”广见诸经,“苗根”不合义理,余处不见,当讹。
7 陀罗尼中有“揨祇”,“揨”字本写作左“亭”右“攴”,因无法输入故借其异体字“揨”以代替。《大》作“敦”,当为形讹,因当时刻版极似“敦”字。而从异译本《大方广十轮经》“真祇”可知。亦因此故《清》注音为“知耕切”。
8 陀罗尼第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三句各有一字,左“户”右“欠”,音“许矣切”,因无法输入,借用“徙”字代替。
9 陀罗尼第四十六句“弭隶隶”,《大》同,《清》作“弭隶”。广胜寺本为现存最早版本,而《大》依据《高丽大藏经》编修,时间早并且校勘极为精确,此句均有三字,极为可信。
10 “粤阇诃洛鬼”,《大》同,《清》作“奥阇诃洛鬼”。查佛学词典,均作“奥阇诃洛鬼”,即吸精气鬼,故用“奥”,“粤”为形讹。
第二卷:
1 底本为《高丽大藏经》本,后文简称丽藏本。
2 “令汝心喜”,《大》同,《清》作“令一心喜”。此经另有一处“令汝心喜”,诸经不见“令一心喜”,只有“令汝心喜”。
3 “果能如是忍”,《大》同,《清》作“畏能如是忍”,“畏”不能合理解释,当为形讹。经文:“云何得总持,果能如是忍?”异译本《大方广十轮经》:“云何为总持,忍辱能柔和?”
4 “弥荔多”,《大》同,《清》作“薜荔多”。诸经及诸词典多作“薜荔多”,《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云“弥荔多者误也”。
5 “是名苦流”,《大》同,《清》作“是名业流”。观前后文,当是“苦流”。
6 “我我所执于无明爱因田覆润”,《大》作“我我所执业于无明爱因田覆润”,《清》作“我我所执业无明爱因田覆润”。观前后文,“我我所执”“业”“无明”“爱”分别对应“因”“田”“覆”“润”,故取《清》。
7 “三宝种性”,《大》同,《清》作“三宝称性”。法数无“三宝称性”之词,“称”(繁体“稱”)当为“种”(繁体“種”)之形讹。
8 “大烦恼众”,《大》同,《清》作“大烦恼聚”。观前后文及诸余经,“烦恼聚”为合理,“众”繁体为“眾”,当为“聚”形近之讹。
9 “其性佷戾”,《大》同,《清》作“其性很戾”。古时二字通用,为“违背、不顺从”义。今取“佷”,后文皆同。有版本取“狠”,义理不合。
10 “行邪业行”,《大》同,《清》作“邪行业行”。观前后文,唯
有“行邪业行”合理。
11 “常处遍重无明黑暗”,《大》同。《清》作“偏重”,义理不合。“遍”古同“徧”,“偏”为形讹。
第三卷:
1 底本为丽藏本。
2 “师导”,《大》同,《清》作“师尊”。两者皆可,然此言以谁为师、以何者为归依,非言位之尊卑,故用“导”。“尊”当为“导”繁体“導”之形讹。
3 “疑三宝等二种罪人”,《大》同,《清》作“三种”,观前后文,“三种”更为合理。
4 “为诸烦恼恶业缠缚”,《大》同,《清》作“为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校勘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53214894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