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发黄症状及防治方法
摘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叶片发黄通常由生理性早衰、病虫害危害、肥害或药害、缺素、中毒等原因引发。本文针对各类原因导致的水稻叶片发黄症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水稻的正常生产。
中国论文网/8/view-
关键词水稻;叶片发黄;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64-01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除了不同的生育进程中水稻叶片有轻微的落黄属正常生理现象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水稻叶片发黄现象为不正常,需采取措施防治。一般可以根据水稻叶片发黄的症状、田间分布和发生过程进行诊断。只有做出正确的诊断,找到水稻叶片发黄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水稻正常生长。
1 生理性早衰
生理性早衰黄叶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或脱水脱肥引起。由下向上蔓延,病�~多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黄叶上无病斑,无菌脓物[1]。可根据苗情在分蘖末期酌施促(保)花肥,~ kg/hm2,或尿素60~75 kg/hm2+钾肥60~75 kg/hm2,可有效预防早衰。后期早衰,由于根系衰退,吸肥能力下降,宜叶面喷肥,如用富含氨基酸或腐殖酸的叶面肥兑水喷雾2~3次。
2 病虫危害
细菌性条斑病
心叶黄褐色,心苗、叶片、叶鞘上有褐色条斑,条斑宽约1 mm,长10 mm以上,病斑折断中脉后有黄色“菌脓”,后期感病叶片顶部至半片叶以上枯白。发生病害后要及时防治,采用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等药剂防治,一般要施药2~3次,同时可加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或云大120等植物生长素,加快水稻康复[2-4]。
水稻条纹叶枯病
该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病株常形成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无特效药进行防治,只有治虫防病,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抓住传毒迁飞前期集中防治灰飞虱,灰飞虱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时,%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或31%病毒康进行防治,有一定的控制病害作用。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一般于拔节期发病,心叶凋萎卷缩,或枯黄而死,茎基部常发黑,茎节易折断且有腐臭味[5]。可用噻唑锌、叶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水稻赤斑黑沫蝉
水稻赤斑黑沫蝉在皖南部分山区发生较重,成虫飞入稻田后,立即取食并危害,以成虫先刺吸水稻剑叶上部,受害部位呈现赤斑小点;继而由上而下沿叶脉扩展延伸,使叶脉变成赤红色;再由叶脉向两边蔓延,导致剑叶上半部全部赤红,远看一片黄红。危害重的地区,冬春结合铲草积肥或春耕沤田时,用泥封田埂,能杀灭部分越冬卵,同时可阻止若虫孵化。必要时在6―7月成虫发生盛期喷洒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2~3 d。
3 肥害或药害
碳酸氢铵肥料以及农药如施用不当,稻叶被熏成鲜黄或金黄色,且黄叶上常有焦灼斑。严重时,叶片有斑点,失绿、枯萎、黄化,甚至全株枯死[6]。为了减轻药害,可进行田间灌水或喷水[7]。也可于肥害、药害发生后追施尿素等,以增强作物长势,增强抵抗能力。
4 中毒性发黄
一是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新根少发,植株根系表皮脱落。叶色显黄或萎缩。严重时下部叶片枯死。二是硫化氢中毒。根系发黑,并有伴臭鸡蛋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黄褐色,叶尖枯焦,随后枯死[8-10]。秸秆还田量过多,容易发生中毒,要适量还田,或还田量大时要增氮。排水晒田,改善土壤通透性。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田块,施用土壤改良剂,消除有害物质[11-12]。
5
多星咨询:北京欣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管理咨询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