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语心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语心得

本学期我选修了《国学经典导读》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对《论语》的感悟,感悟到本人感到受益非浅,感受颇深。这无论是对我们今天所做的每项工作,还是进行的各项学习,开展的各项活动,甚至是对自己未来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论语》当中孔子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和学生讨论问题总是和颜悦色,是商量的语气,尽管孔子比他的学生要大很多。想想现在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又要看幻灯片,又要做笔记,忙的不亦乐乎,很是感慨呀。
“仁”是《论语》当中出现很多的一个字眼,但是《论语》当中并没有给出定义,只有两句“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其他的解释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于不同的答案,我觉得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于君子,书中也没有给出定义,而是将其与小人做了多次对比。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总是把答案留给他的,现在又把答案留给后人。
我觉得《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教我们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自然坦然的人。
它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这个来影响和改变他的弟子。从而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屈服于现实世界的困难;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进行纠正。从他的这个形象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第二个态度是,要尽量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不足。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无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快乐,更有好心情。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假如一个人真的能够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自我约束。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勇敢。
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这种态度。这就是我读论语的心得所在。
  孔子又十分的注重孝道,在《论语》里多处提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明子女远游时,要安顿好父母。又比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不可以
不知道,并且要时刻挂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老去而恐惧。仔细考虑一下,在当今仍然非常有意义,令人深思。我们与古人相比,少了份孝心。父母总会将孩子的生日记在心里,每年精心准备,而我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对我们的生活起居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吗?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反思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论语》中的一些关于孝道的观点已经不适用了

论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