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一)
东阳市槐堂小学吴玉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一册P73——P74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创设了象棋比赛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抵消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过正负数,今天我们继续学。
(1)妈妈在银行开了一个新存折,她先存入100元,记作(+100), 再把100元取出来,记作( ),现在存折本上有( )元 (2)新学期,我们班转入4人,记作( +4 ),转走2人记作( ), 现在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向东走100米,记作“+100米”,那么向西走100米就记作( )。
师:回答得很好!为什么转入记作正,转出就记作负呢?
师: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板书:相反意义)
这一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六(1)班和六(2)班开展象棋比赛
1、(出示比赛结果)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三局过后,两个班的积分分别是多少? (六(1)班-1分,六(2)班得1分。)
(生:六(1)班是-1分,六(2)班是+1分。因为六(1)班第一局得1分和第二局负1分相互抵消,就等于0,第三局又负1分,所以六(1)班的最后得分是-1分。而六(2)班的第一局是负1分,第二局是得1分,相互抵消,第三局又得1分,所以六(2)班的最后得分是1分。)
师:为什么+1和—1可以相互抵消。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1和-1这两个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加可以相互抵消。抵消后得0。
3、如果采取五局三胜制, 会出现哪几种结果?你能在纸上写一写后面两局的得分情况吗?
4、在草稿纸上记一记。
5、汇报:学生说,展示各种得分不同情况。现在给他们分别结结分。
三、学以致用,我是小小检验员
过渡:正负数除了可以记录比赛结果,它还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多媒体出示)
某质检部门为了检验某味精厂生产的味精是否符合标准,特任意抽取其中的5盒,根据检查的结果,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观察下表,你知道哪些信息?
理解①第一袋比100克少2克。②第一
正负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