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的“长沙”.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
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舸 gě 怅 chàng
寥 liáo 廓 kuò
遒 qiú 遏è
读准字音
沁园春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