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教学楼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技术总结.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桂林理工大学教四、十楼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技术总结
项目负责人: 测绘08-1班第四组
报告编写人:
审核人:
桂林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测量队
( 测绘证书编号:乙测资字45032003)
2011年12月30日
桂林理工大学教四、十楼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技术总结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发现不正常的沉降,及时发现建筑物变形引起的不安全问题;找到相关解决措施等。
一、测区概况
本沉降观测对象位于桂林市东部,地处岭南山系的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小时。位于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该观测对象位于七星区桂林理工大学,东边有荒地,西至建干路,南至七星区六合路公路,北至屏风山。
该观测对象占地面积为4465平方米,。该对象地势平坦,通视良好,地下无溶岩等异常地质。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资料
a)、作业依据
1﹑桂林工学院理工大学屏风校区第四、十号教学楼《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沉降观测点设置图》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有关规定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b)、已有资料
教十栋:
桂林理工大学教十楼沉降观测点上期观测高程成果表1
点名
高程(m)
点名
高程(m)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J1=
设去年的今天各点高程如表3,试计算一年来各点的下沉量及下沉速率。
教四楼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图2 教四楼变形观测点位示意图
观测精度:与教十楼沉降观测要求一致。
设去年的今天各点高程如表2,试计算一年来各点的下沉量及下沉速率。
教四楼沉降观测点上期观测高程成果表2
点名
高程(m)
点名
高程(m)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J1=
三、沉降观测线形、期数、观测时长、时间间隔
1、观测线形:已知一个高程点,检校的条件受限制,我们选择闭合线路观测;两栋之间再各选两个目标点联合测一个闭合环,这样有利于各个沉降目标点对比分析,预测该建筑物近年会发生怎么的变形。
2、观测期数:6期。本组5人,每人观测一期,已知的一期,对这六期数进行对比。
3、观测时长:。
4、时间间隔:第一期至第二期间隔为6个月,第二期至第六期间隔为15天。
四、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1、观测仪器:南方电子水准仪,该仪器精度指标为每公里往返误差4mm/km,,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
2、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视距累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n为测站数)
3、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4、使用的水准仪、铟钢尺在观测前要进行检定,保证仪器和铟钢尺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5、在每次观测时,应采用同一仪器按相同的路线进行。还应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6、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这些有利于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7、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
五、数据处理软件
南方平差易2002
六、沉降观测实施的过程
1、线路
教4栋:[S5-S6-S7-Z3-S8-S9-Z4-S10-S11-Z5-Z6-J1-S12-S1

大学教学楼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技术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6010699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