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方言中的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研究
【摘要】这篇文章旨在介绍靖远方言中的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并介绍部分介词语法化的过程,找寻同一类型介词和不同类型介词演变的历时顺序,概括靖远方言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的特点。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靖远;方言;介词;语法化;历时顺序;特点
一、靖远方言中的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
二、“从”、“打”、“齐”的语法化过程
:《说文解字》: “从, 随行也。”依据《说文》可知“从”的本义是“跟随、追随”, 是一个典型的实义动词。后“从”由动词“与人相随”这个意思发展而具有“与空间相随”也就是“经由”这个意思, 动词意义更加虚化。“从”后又进一步引申, 虚化为“从某地出发”的始发意,例如:诸侯闻之, 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汉书・周亚夫传》)伴随着这个语法化的过程, 介词“从”在句中的位置也逐步固定下来。句法位置的固定化是动词虚化为一个介词的重要标志。至此,语法化为介词这样的附着形式。“
:“打”本意是“击也”(《说文》)。“打+N”、“打+V”结构在唐宋时期大量出现,说明“打”的句法位置已经在发生改变,它已经进入了“N+V1+V2”的结构。“打”的句法结构位置的改变是诱发“打”虚化为介词的基本前提。之后不久,动词“打”在某些例子中带开始带有“冲着”、“朝向”这种介词的意味。如:江喧过云雨,船泊打头风。(元稹《闲二首》)动词“打”一旦和具有方所或时间性质的词语组合,往往就表示近乎“在”、“当”或“到(至)”之类的意义,如:房房虚索索,东壁打西壁。(《寒山诗》,《全唐诗》9082 页)当这类“打+N”结构后面再加上一个表示经由的主体动词时,“打”就变成介词。也就是说如果相关意义和用法的动词“打”用来作为介词表示经由或起始的“自(由)”、“从”等的替代词,或者说出现在这类介词的语法位置上,那么介词“打”就形成了。如:我打这背巷里去,也略避些风雪。(《杀狗劝夫》二折)但“打”并未停留在该阶段,而是进一步语法化为词内语素,例如:打水、打饭、打船、打盹、打手势、打哈欠、打喷嚏、打牙祭;打坐、打住、打听等等。
《说文解字》“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后引申为凡齐等之义。“齐等”一义可细分为“齐一”和“齐同”等多层含义,多用为实词。其中“齐同”向“都”这一义项发展,并形成副词的用法;“齐等”向“向……齐等”这一义项发展,例如“见贤思齐”。这个义项中存在一个位移:从A向B发生位移,直至与B一致停止。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位移不可能仅是单项的从A向B,还有可能要求从B向C位移并要求起始点与B一致,于是“齐”便也开始表示以某一处所为参照物,要求起始点与该参照物齐等的位移。这种表示固定下来便形成了“齐”处所介词的性质。这种用法成熟并固定后,也用作时间介词。
三、靖远方言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动词在顺着语法斜坡进行语法化的过程中,其由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所放弃的较为具体的意义会由语言系统自身提供一个新词来承担,这样循环往复,总会有新的词出现,来替代已经语法化了的词的具体意义。按照这一说法,同一类介词之间应该是存在历时的严革关系。
从、打、齐、
从上面的语法化过程
靖远方言中的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