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做慈善成为全民行为
由香港各界热心人士捐资成立的团体――香港义工联盟日前宣布,正式成立“香港义工基金”,以推动及促进香港的慈善公益事业。这是继2014年香港义工联盟(由24个香港义工团体成员组成)成立之后,香港义工事业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节点。
中国论文网/7/view-
香港义工队伍庞大,根据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在香港提供或参与义工服务的慈善机构共有2927个,登记义工多达127万余人,约占全香港人口的1/5,全年共进行逾2400万小时的义务工作。在香港社会,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义工,做义工俨然成为一项融入生活的全民运动。
义工也叫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义工工作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导致各国政府入不敷出,开始发展义务工作以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需求。香港义工服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开展,特别是在1998年推行“全港义工运�印敝�后,志愿工作已蔚然成风,形成较成熟的体系。
香港慈善机构种类各异,主要包括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香港红十字会、东华三院、义务工作发展局、义工联盟、救世军等。另有不少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都设有大大小小的义工队,不定期为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提供服务,例如香港海关义工队在圣诞节期间为单亲家庭赠送御寒衣物及生活用品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义工队伍,合理调配义工资源,香港实行义工登记制度,这也使得加入义工比较便捷。不论年龄长幼,都可以向不同的公益机构进行申请,登记加入义工队伍。例如,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在香港11个区都成立了分区办事处,市民可拨打办事处电话直接报名或在网上填写信息报名,办事处将根据报名表上填写的服务时间段与特长为其安排义工活动。
近年来,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开始实行注册会员制。个人或者组织,可申请成为某公益组织的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并完成一定时数的服务。例如香港义工团招募的会员有效期为2年,个体会员收取100元港币的会员费,团体会员交纳1600元港币的会费。会员费用于为会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义工表彰奖励等。与此同时,会员也可享受相应的权利,如在义工团指定商号享受免费餐饮和购物优惠等。
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对义工的激励措施。如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100元港币以上,给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多捐则多免。香港地区青年人如果参加满8个小时的义工工作,就可得到一张迪士尼门票。
每年年底,香港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义工嘉许典礼。全年表现优异的义工都会出席该典礼。获奖者将会得到行政长官
香港做慈善成为全民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