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佛家智慧2014-12-13.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话佛家智慧
苏树华著
目录
第一章打开佛门 4
佛教说什么? 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7
众里寻他千百度 9
即世而超然,超然在世间 11
佛向性中作,莫向心外求 15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17
第二章文人与禅 20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 20
欧阳修与明教禅师 21
韩愈与大颠禅师 22
李翱与药山禅师 24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 25
黄庭坚与晦堂禅师 27
裴休相国与黄檗禅师 28
第三章佛教的几种空观智慧 29
佛教中所说的几种空观 29
空心含万相,一尘亦不染 32
因缘所生法,佛说即是空 34
欲知佛境界,当人须亲证 36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8
第四章佛教的几种般若智慧 40
实相般若 40
境界般若 41
文字般若 42
方便般若 43
眷属般若 44
第五章心的净化与心的解脱 45
即相而离相,本分天然佛 45
一法亦不着,即是真解脱 47
心光常寂体,念念虚生灭 48
随缘应万事,应处实能幽 49
天堂与地狱,尽在一心中 50
心净佛土净,万法随心动 51
第六章佛教的无住妙行 53
无我不是真无我,超越小我证大我 53
随缘应酬万般事,心上不着即解脱 56
住境着相虚萦绕,顿悟心源本解脱 57
理论见解终不是,须是当人识得真 59
善用诸相不着相,随缘任运自在行 61
善用文字离诸相,以心传心悟真乘 62
第七章佛教的宗教隐喻 64
返观自鉴悟本有,即是如来真实意 64
方便化城非真实,一乘了义只当下 66
着相住境受系缚,当下无心即解脱 66
意解卜度终不是,放下意解证菩提 67
力士额珠本自有,众生法身皆具足 68
法身报身及化身,本自具足非外得 69
一珠普现一切珠,一切宝珠一珠现 71
故事里面有故事,表层之下有深义 72
诸佛之师是文殊,文殊之师又是谁 74
清净法身人人有,百千万亿化无穷 75
一心具足十法界,法界万相唯一心 77
无量劫来无壅滞,大通智胜是自心 78
菩提之心本自有,息下狂心证菩提 80
迷己逐相娑婆苦,回头证真是彼岸 83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84
第八章证体启用,妙用无穷 87
神道设教方便门,慈悲普度诸众生 87
返观一鉴悟真我,本来无缚亦无脱 88
回头识得本来面,在在处处体安然 90
万法起处即是真,诸法灭处即生处 91
事来则应过即休,无缚无脱过生活 92
神通妙用非奇特,看破幻相神自通 93
第九章唯心净土与健康人生 96
自心清净佛净土,清净无为大有为 96
济世利人超然情,超然情怀利群生 98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99
差别相上百千殊,归元至本一真心 100
平常胸怀平常事,人生无处不解脱 101
第十章佛教修行的一般原理 104
佛教修行的目标 104
净心的一般原理 106
禅宗的修行方法 110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 112
密宗的修行方法 114
生活中的修行方法 115
消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116
第十一章佛教文化与道德名教 118
道德名教与汉代儒家 118
文化差异与相互借鉴 120
亲情孝道与心地修养 121
慈悲普度与孝敬父母 125
行持善业与改过迁善 128
第十二章济世超然与人生至善 133
中国文化与心地修养 133
形而上道与无相心体 134
庄子哲学与禅宗心学 136
仁义之说与体用之论 137
人神二元与心物一元 139
第一章打开佛门
佛教说什么?
从佛教文化的本质上来讲,佛教并不是“阿公阿婆”那个意义上的宗教迷信,而是返观自鉴、自我修养的一门学问。所谓返观自鉴,就是回转过来,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就是“真实的自己”,也叫做“觉悟的彼岸”。正是因为这个“觉悟的彼岸”,需要回转过来,才能认识得清楚,所以,佛教里说“回头是岸”。这也就是说,回过头来,认清这个“真实的自我”,就是佛教里所说的“觉悟的彼岸”。在佛教看来,觉悟的彼岸,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在每个人的当下。
在大多数人眼里,佛教只不过是“求求”“拜拜”的迷信行为。这样看待佛教的人,只看到了佛教文化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看到佛教文化的“故事里面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看来,在佛教文化所说的那个世界里,既有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也有智慧超然的诸佛菩萨。既有痛苦不堪的此岸世界,也有清净庄严的彼岸世界。既有沟通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方法,也有修行成佛的内在要素。从表面形式上来看,佛教文化不过如此。
佛教文化真是这样简单吗?如果是这样简单的话,那么,佛教文化为什么折服了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呢?为什么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那么深刻的影响呢?汉代末期,佛教文化传到了

大话佛家智慧2014-12-1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862 KB
  • 时间2018-08-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