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60-02
当和谐社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和谐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社会的和谐建立在社会心理健康基础之上。因此,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人本观以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人本理论及其技术在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人们幸福感有着重要作用。
一、当前社会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社会相互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临床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社会心理健康的问题。削弱了集体的免疫力,甚至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
(一)社会心理健康简述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综合各家观点可以有以下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刘华山,2001)。概而言之,即对内自我发展妥适,对外社会适应是否良好。从社会学模式上来看,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模式上来看,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处理挫折、解决心理应激以及减少适应不良,并且鼓励和帮助人们达成目标重获信心,对人生做好准备。
(二)社会心理健康的划分
当前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特殊工作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络社会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面临着两个转化:一是年龄阶段的发展,另一个是家庭结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现出年所谓的“空巢综合征”,体验到更多的孤独和更少的社会活动(严建文&李安彬,2008;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2003);在经济上体验的落败感(张骑,王玲凤,2010;陈立新,姚远,2005);夫妻关系以及子女关系等都是具体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表现(吴振云,许淑莲,李娟,2002;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200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为中介的压力应对模型(陈立新,姚远,2005;严建文,李安彬,2008;张骑,王玲凤,2010);另一些则是社会人口学因素,比如学历,退休前工作情况,经济婚姻状况等(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2003;张骑,王玲凤,201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自尊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以及攻击性行为等方面(杨晓慧,张林,2011)。此外青少年人际素质也是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2008)。而青少年人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上(徐■,吴汉荣,何庆芸,李亚伟,陶雪芬,2005);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焦虑状况相对更为明显(杨双波,易晓岚,牟劲松,刘清国,2013)。
高危疾病人群以及受影响人群的社会心理健康也是另外一个重点考察对象。比如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集中考察了妇女儿童两类弱势人群。在对HIV女性病毒感染者的研究中发现,负性情绪主要有担心、害怕、悲伤、愤怒、内疚、抑郁等;在面对他人歧视的时候,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猜疑、孤立、漠视和拒绝(史从戎,张曼华等,2011)。另有针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研究表明,这部分儿童不仅身体健康状况差,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张松卫,计,尹惠萍,孔圣华,2012)。另一种高危疾病,即癌症患者及其社会系统内部的社会心理健康也急需一个新的模型来予以解决(Marshell,Larkey,etal,2011)。
络社会心理健康。还有另外一个虚拟世界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在针对络社会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互联使用者的社会络社会心理健康不受到上时间的影响,而会收到上次数的影响;基于信息获取动机的互联使用,用户的络社会心理健康程度较好,而基于情感交流的用户,其络社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2005)。
二、心理健康的人本主义视角
面对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模式和精神分析的还原论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建立者倡导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一)经典人本主义视角
马斯洛的人性观认为认得本能是推动个体不断获得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内驱力;当人处于低潮时,这种本能在健康人身上是不活跃的,或在功能上不出现。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建设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种潜能就能开发出来。弗兰克的意义治疗的宗旨在于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
城市环境照明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