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医改政策和制度的外力推动下,加强现代化内部管控制度对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十分重要。由于管理的灵活性和政策的实时性影响,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虽日显成熟,但仍面临巨大挑战。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公立医院管理发展现状,发掘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希望对公立医院实现内控改革创新和完善有所作用。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潜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嗵岣撸?对医疗需求日趋提高且国家对医疗的发展愈发关注和重视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规模逐步扩大,业务内容和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医院的管理日益复杂深入。面对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公立医院不堪重负,在建设经营管理体系方面虽初见成效却渐渐走向发展疲软期。然而,内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对医院本身和卫生事业建设皆意义重大。鉴于此,结合公立医院内控系统建设发展现状探究其发展瓶颈期的症结所在,提出可行性措施,
“对症下药”,对公立医院实现“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改革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现状
,提供外力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2012年11月财政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内部制度,增强廉政危害防控机制提供法律法规的参考标准;2014年公立医院对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主要任务是优化和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2017年《“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着重表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首要任务是实现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普及到个人。结合近五年相关资讯报道和重要会议来看,不难发现,国家和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不仅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且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政策资金各方面都提供了大力支持。
首先,自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在面对各方压力与机遇时,意识到要增强医疗面向所有人的服务理念,必须体现医疗公平合理原则。2014年,北京扩展了缩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范围,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医院评审均对公立医院压缩
“特需”的情况做了考量。逐渐解决特需服务侵占挤占公共医疗资源,使普通人的“看病难”变得更难的问题,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权益,为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次,公立医院紧跟科技发展,采用人工智能系统争取服务更多的患者。目前大部分二线以上城市公立医院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网络系统,居民通过医院的网站可以了解挂号、缴费、咨询、医保报销、买药取药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总的来说,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方面正采取积极行动,迈向改革进程。
内部控制本身兼具有全面性、经常性、潜在性和关联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实行内部控制必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作用。而公立医院在进行内控建设过程当中并未做到。由于其工程庞大,公立医院受历史发展因素影响,重医疗轻管理,在人员配置、财会计算、风险管理各个方面只看到其表象,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本末倒置。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