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到国家、地区、民族,小到个人,竞争日趋激烈且形式多样化,由此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深深牵动着当代大学生的心。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已清醒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深刻认识到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暑假,我在自己家乡---三河进行了实践活动,通过与乡亲们交谈及我成长见证的农村变化深入了解了当今社会长期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我的家乡三河市,地处华北平原,隶属河北省,毗邻京津,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就实践后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感想:
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理解与运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对科技成果持怀疑观望态度,这就使得当代科技成果不能彻底发挥其作用,从而阻碍了作物品种改良,农业产量提高,不利于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方向发展。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农村问题
⑴经济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这要靠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就像北京市的马坊一样,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
结构的调整。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同时,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
⑵教育方面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
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