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到底是什么
多年未见的老班主任,看到当年瞧不上的差生成了才,总会赶紧给自己找补:当年我就发现了ta的潜力,ta成为黑马是因为一二三―影评界人士对待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人们都快不记得它还有1和2)就有点这种感觉。这部讲情侣分手故事的电影毫无征兆地票房便超过17亿元,无数人在朋友圈讲述自己在电影院的流泪心得。
影评人给它找了各种理由,小镇青年啦、贴近生活什么的,不?^承认吧,这部电影走红的最根本原因大概是,大家真的很喜欢看、听、谈论有关前任的故事。还记得几年前那部很火的本土爱情片《失恋33天》吗?讲的也是和前任分手的故事。反而,那些一男一女相亲相爱的王道爱情故事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上好像很少有能大红大紫的。前任故事,可以说是票房利器了。
除了电影,其他文化作品也是一样,一个没有数据支撑、不一定对的观察结论是,KTV的热门歌单,应该也是唱分手的歌比较多吧?
都说爱情是戏剧最伟大的母题之一,现在看来“前任/分手”可以从中脱颖而出,独立成为一个母题了。
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好友聚会,一般也不会听到谁谁的恋情如何顺遂,而更多是以
“你跟那谁谁还有联系吗”为开头,开始一场对前任的大讨论。
其实也不难理解,和和美美的happy ending多假,没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惨你也惨的比较中,大家更能获得慰藉。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前任是奇葩”之类的营销号,总能收到许多情真意切的投稿。
当然,也有不少人不愿意谈论前任。前任可以说是“个人史”的一部分,往往还是戏剧性比较高的那部分。这些历史有可能是黑乎乎的―或者反过来,提醒你现实不怎么样。这样的前任就像是隐藏穴位,不小心戳到会很痛,久而久之,就憋着了。
仔细想想,这绝不是可取的态度。就像政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大讨论一番,然后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前任,也属于每个人需要自己作出决议的“重要历史问题”呢。不管是嗤之以鼻还是过眼云烟甚至是念念不忘,只要愿意谈论,或者给前任定性,总是有帮助。而《前任3》就像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副标题一样,起到了“说出你的故事”的作用。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格蕾丝?拉森做过一个研究,她找了120个年轻的失恋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在接下来的9个星期里需要定期和拉森讨论前任的话题,另一组啥都不做。最后,问卷显示第一组恢复得更好。当然,除了越勇敢面对就越快走出悲伤这个结论,主持这一研究的格蕾丝?拉森还提供了一个好消:忘记前任的时间通常比人们预期的要短。
你看,说出你的故事,总是有帮助的,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脱敏疗法了。更何况“以史为鉴”,谈论前任的时候,总能给现在的生活一些提醒。所以,我们也罗列了一下“谈起前任你会想到的东西”,纯属虚构,欢迎对号入座。谈到前任,想到什么
家庭调解类节目
有些前任,分手的时候“吃相”不太好,难免搞出一些狗血剧情。哭闹上吊其实都还算好,因为仅限于两个人之间,有的可能把双方的共同好友麻烦个遍,甚至强迫人家站队,如果扯到家人的话就更复杂了。等一切平息,回过头来看的话,可能会发觉这是自己长这么大,最接近家庭调解类电视节目的一次。
第一次觉得长辈的话有道理
经常发生于多年后,听到前任“过得不太好”的消息时。有几位年轻的朋友,和对象有些现实差距,迫于父母压力、客观困境,总之最后妥协分手,第一次向现实低头了
前任到底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