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峰园we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巽山之上,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为振兴榆社文峰而兴建,距今已有280年的历史。是榆社的标志性建筑,亦被称作是榆社的文化“图腾”。
塔高38米,内径 3米,共13层,,为八角锥形砖木结构的空心体。第一、二层砖砌月梯和回廊,可拾阶而上。三层以上用木板、铁钉筑梯,可攀爬登临。塔体外面,每层均有砖砌檐、椽、斗拱。四面砌有拱圈洞门,可供凭览。洞门上字匾阑额,花纹图案工艺颇精;塔顶置宝瓶,玲珑剔透。整个塔体构思奇特,工艺精细,造型雄伟、庄严、美观。
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1公里的巽山之上,是一座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文峰塔。此塔乃是根据“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风水言论为振兴榆社文风而建,初期直呼“文风塔”,其后年湮代远讹名“文峰塔”。文峰塔从康熙末开始建,历时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告成。塔为锥形砖木结构,共13层,高约38米,,内为空心,底层直径约3米。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有砖砌月梯及回廊,可拾级而上;三层以上有用木板、铁钉而成木梯以供攀高。其间石阶层层,盘道曲曲,如步云路一般。塔体的外面,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雕出檐、斗拱;四面开砌拱券洞门,以供凭览;洞门之上有砖雕塔匾,图案花纹十分精致;塔顶置宝瓶,角隅悬挂风铃,微风吹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2006年县委、县政府投资800万元在对文峰塔进行修葺的同时,围绕文峰塔新建了占地100亩的文峰园,园内花木掩映,景物秀丽,有广场、音乐喷泉、回转阶梯、浮雕画廊、台阶瀑布、健身器材等景观和设施,是一个集赏景、休闲、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的好去处。
当地旧有端午节踏柳之俗,文峰塔建成之后,民间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于是踏柳被游塔替代。此俗沿袭用数百年而不变,故每逢端午节游园、登塔者比肩继踪,络绎不绝。
塔之神,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也。每逢五月节,游客云集如织,此俗相沿数世纪也。嗟乎!箕之文峰塔,就如箕民之魂灵也。
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二里的巽山之上。东连山岭,西俯漳河之畔平川,南对笔架山,北临仪川河。巽山山势起伏,宛如两臂环围献果拱壁,塔建基上,如笔锋直插霄汉,指画星斗。早上日出,塔影倒落仪川河水,如笔泡墨,如虹饮池。若从北向南望去,塔尖与笔架山三个山峰构成笔管置于笔架上的景象。纵览全景,上有叠峰崇峦,下有清流掩映,塔身挺拔参天,星辰为列,隐耀缥渺,风雨迷离,变化莫测,足为山河填彩增色。文峰塔不仅取景巧妙,构思奇特,且工艺精细,寓意深远,亦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塔身,高约三十八米, 内径三米,共十三层,占地面积六十九点二平方米,为八角锥形,砖木结构的空心体。第一、二层砖砌月梯和回廊,可拾阶而上。三层以上用木板、铁钉筑梯可攀援高登。其间盘路曲曲,石磴层层,如步云路。塔体外面,每层均有砖砌檐、橼、斗拱。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砌有拱券洞门,可供凭览,洞门上字匾阑额,花纹图案工艺颇精;塔顶置宝瓶,玲珑剔透。整个塔体,造型宏伟、庄严、美观。榆社旧有端阳踏柳之俗,塔成之后,此俗被游塔所代替,每年端阳佳节,游人云集于世,俗名叫游塔。传说,此游览可消除病患。
文峰塔兴建原因
一是榆社人不甘落后、求变求兴的欲望强。多少年来榆社相对落后,这是无庸置疑、不需辩驳的史实。但穷则思变,后则思进,衰则求振。正是这种欲望,凝结成为榆社人巨大而不竭的动力,不断的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直至达到目的。这种求变求兴的欲望是自然形成、而本质体现的,它是榆社人思想领域中的亮点、精华,是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繁衍、发展的榆社人所共同承脉的东西。当然,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消沉堕落者也有之,但这不是主流。有外界人印象榆社人懒散,我觉得这是对榆社不了解的缘故,至少了解不全面。他没有看到榆社人的主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榆社人的主流实质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的,文峰塔的兴建是足以证明这一点的。

文峰园we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7.58 MB
  • 时间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