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刺激对离体蟾蜍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摘要【目的】在刺激时间和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蟾蜍肌肉收缩的影响。【方法】用张力换能器将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转变为电变化,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设定不同频率参数对激蟾蜍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分析数据结果。【结果】在一定刺激强度下,一定范围内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力随刺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刺激频率到达某一值之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再继续增大刺激频率,其肌肉收缩力会减小,出现疲劳状态。【结论】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频率刺激,使刺激的频率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时间,则肌肉出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频率;电刺激;离体蟾蜍腓肠肌;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收缩
引言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有较大的兴奋性。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各不相同,神经组织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因此,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可以判断它是否产生了兴奋。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强度-时间变化率三要素有关。此实验通过观察所用电刺激强度与腓肠肌收缩曲线的关系,从而明确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最适刺激,单收缩,复合收缩等概念以及更好的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1]
实验动物:蟾蜍
: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子、玻璃解剖针、粗剪刀、毁髓针)、粗棉线、滴管、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任氏液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1]
,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弃于盆中。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实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
2-不同强度与频率的刺激对蟾蜍离体肌肉收缩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