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结肺核咯血。结果 40例患者中,有效止血37例,%。17例在1h内大咯血停止,13例在6h内大咯血停止,7例在12h内咯血停止;无效3例。结论普鲁卡因与脑垂体后叶素合用治疗肺结核咯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
肺结核是一种肺部慢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的肺结核患者会有咯血发生,一旦患者发生大咯血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血块堵塞喉咙引起死亡。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控制患者咯血的首要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经临床诊断,40例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标准,痰检均为阳性,镜像学检测X线片显示肺结核呈典型表现,行PPD试验为强阳性或阳性。均经CT排除支气管扩张、肿瘤和肺脓肿等疾病。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病史,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过敏史。
,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预防感染、加用止血芳敏和止血敏等治疗。
,在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加入垂体后叶素6U缓慢静滴,后用5%葡萄注射液500mL中加入脑垂体后叶素24U静脉滴注,1次/d, 再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加入普鲁卡因300mg,对患者作皮试观察后,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10~15min左右。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后好转情况,可以此调整患者的用药量。当患者无咯血现象后,应继续滴注1~3次/d,逐渐停药,并对患者行抗炎、抗结核治疗,以预防出现并发症。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37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止血,%。其中在1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7例,在6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3例,在12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7例,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都具有不利的影响。肺结核的病理特点以渗出、增生和变质为主,当出现干酪样坏死时,坏死物经气道排出后残留空腔,形成空洞[1]。肺结核在临床上是慢性病,但患者也可能会急性发病,并伴有咯血、咳嗽、乏力、低热等症状,咯血是指患者咳嗽时,有血液从口腔咯出,是由于患者肺实质、支气管和气管出血而导致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咯血的情况在临床较为常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①血管受纤维组织牵拉导致破裂出血或由于结核病灶直接侵蚀周围血管组织而出血;②并发支气管扩张呈肺结核性和结核性;③空洞内肉芽组织增生或动脉瘤破裂等。肺结核咯血量大会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甚至窒息等严重合并症。
临床上,垂体后叶素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首选药物,垂体后叶素能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肺循环的血流量,有利于对患者的止血;垂体后叶素起效快,半衰期短,失活快,药物进入血液
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