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考察北师大时提出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修养、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讲话进行了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也在认真思考一个命题:作为一名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师,怎样成为一名让党和人民、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一、正是指正直和公正,这是做教师的基本品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作为教师,首先要为人正派、品德高尚,率先垂范,不谋利、不媚俗。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正还指公正、公平。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个理论是马太效应,是指在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容易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受到褒扬和鼓励成为精神的贵族,进而自傲;表现平庸的学生因受到忽视和冷落变得自卑、敏感和内向。我们应该预防这一现象,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能力和有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其中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公正。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博是指博学、渊博,这是做老师的基础
学高方能为人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做一名受尊重的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和深厚的知识功底,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成。作为艺术学院的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是不断发展的,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能仅重复讲过去陈旧的理论,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给课堂内容增加新的前沿理论和鲜活案例。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
三、爱是指仁爱、慈爱,是关于教学责任心的关键词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要怀有父母的仁慈之爱对待学生,老师的爱是理智之爱比母爱更理性,比父爱更细腻。有爱心,我们会主动关心学生,让离家在外的孩子们有心灵的港湾;有爱心,我们会主动丰富知识构成和改进教学方法,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享受知识的甘露;有爱心,我们会始终保持那一腔热血,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保持踏入这个行业之处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努力去做一个有精神、有智慧、有情趣的老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
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