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写作方式与要求
清人林昌彝说;“莫谓楹联小技,尺幅中包罗万有。不善学者为俚、为靡、为泛、为廓、为杂、为空腔,其弊不一。”(见林庆铨《楹联述录》)可见对联不是随便可以写好的。下面介绍对联的写作方式与要求。
一对联的写作方式
(一)集句
集句就是把有关诗词、文章和其他方面可以形成对仗、意思又连贯的现成句子摘下来组成一副对联。这在宋代就有了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王荆公作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江州司马青衫湿’,可对甚句?”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
“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梨园弟子白发新”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这段诗话讲的是王安石与蔡天启事,而《檐曝杂记》云:
《梦溪笔谈》谓集句自王荆公始,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之类,其实不自荆公始也。《金玉诗话》及《蓼花洲闲录》谓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而大著。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对“月如无恨月长圆”,则固不始于荆公矣。
自宋以来,集句联比比皆是。集诗句的最为普遍,例如: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是纪晓岚嘲庸医的一副对联。上联出自杜甫《兵车行》,下联出自李商隐《马嵬驿》。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副对联乃彭玉麟作。上联两句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下联“地犹邹氏邑”,出自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杜甫《登楼》诗。
集词句的,如: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春欲暮,思无穷”,出自温庭筠《更漏子》; “应笑我早生华发”,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已多,情未了”,出自牛希济《生查子》;“问何人会解连环”,出自辛弃疾《汉宫秋·立春》。
集文句的,如:
鸟啭歌来,花浓雪聚;
云随竹动,月共水流。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庚信《马射赋》,下联出自陈后主《夜庭渡雁赋》。
集诗句文句(即跨类集句)的,如:
银烛高烧,只恐夜深花睡去;
珠帘乍转,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副题赞近代画家马孟容之画的对联,上联出自韩愈《海棠》诗,下联出自晏殊《浣溪沙》词。
集其他方面的,如: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上下两联,为鲁迅的两本著作名。
精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画,
自运云贵川广南北地道药材。
此联为清某城中两个商店招牌,乃纪昀所集。
以上对联,都是从多篇诗词、文章或者多方面集句而成的。从同一篇诗文中集句成联的情形也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这副对联,两联均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若联中引用的话语只作为全联的一部分,就不能算集句。“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洪度,唐女诗人薛涛字。枇杷门巷,乃其在成都居所。这副题于成都望江楼的对联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出自杜甫《绝句》。“苔荒洪度千年井”是否为某诗原句,尚未查出。即使是,全联六句中也只两句而已,这就不能作集句看待,至多不过半集句而已。
(二)脱化
所谓脱化,就是将有关诗文原句(包括旧联),按新意略加改造,再作对联。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后来人们为题某同乡会馆,将其略加改造成为这样一副对联: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独”改成了“身”, “佳节”改成了“相识”’“思”改成了“相”。这么一改,于同乡会馆就很恰当了。
五代道士石仲元隐桂林七星岩时,有警句曰:“石压木斜出,崖悬花倒生。”清时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僧文然,改为对联书于祖师殿壁曰: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开。
“木”改为“笋”,因有竹之故。“悬”改为“垂”,增强了下临之感。“生”改为“开”,也多了一层香色。这些改动都是因寺景而来的。
有时候,对联本身也可以脱化。明人徐渭题其青藤书屋联有“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一联,被人移题于一家铁铺时,变成了: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徐渭屋只两间,就说“两间”;铁铺有三间屋,故曰“三”。徐渭是书画家、诗人和文学家,又擅长杂剧,还常同儒家传统观念唱反调,故以“南腔北调”自云;铁匠专在打铁,故曰“千锤百炼”。
从以上三副对联看,脱化改动的字都不多,但都很关键,改动后的每一字都能充分表达新意。如果把原句改得面目全非还不能表达新意,或改动后与要表达的情况仍旧不合,这都不行合脱化要求。
这种情形并不是没有。有人给长沙妙高峰题过这样一副对联: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
对联的写作方式与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