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汇总2280.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汇总2280.ppt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
钟启泉
1
gjuyk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实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从“应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所需要的。归根結底,是落实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型為“人才強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所需要的。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难题
2
gjuyk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整体的人:沒有健全的人性,就沒有健全的经济和
社会(《整体主义教育宣言》2000)。
■学习权:每个人天生就有阅读、写作的权利,提问、深思的权利,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及集体力量的权利(《学习权宣言》1985)。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2003-14)。
3
gjuyk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健全人格,保障“学习权”
■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
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
■保障“学习权”意味着,我們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教育制度建设应当秉持的基本底线。
4
gjuyk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学校改革的逻辑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课程改革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改革网络的形成。
■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
5
gjuyk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
■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了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Nel Noddings)
(健全人格与关键能力。打破“知识点”情结——课程≠知识,学科三要素,学科教学的层级化目标。学会关心(关爱、关切、关联),驳“渗透说”。品德教育。媒介素养。双重课程)
6
gjuyk
二、新课程实施面临的课题
(一)基础学力的研究与学力观的转型
■旧的基础学力观:课程知识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的、供儿童“打开”的“知识百宝箱”而已。这种“知识百宝箱”无非是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為学科知识,进而又把学科知识窄化为既定概念、定理、規律的堆积。这就抽离了课程丰富的文化內涵和对儿童的精神发展价值,进而使学习过程蜕变成了唯教材、唯教師、唯标准答案的死記硬背的过程。
7
gjuyk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一)基础学力: 学力观的转型
■新的基础学力观:知识不是一种外在於个体或強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一种借助反思性实践來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过程。课程固然包含了知识这一核心要素,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课程就是知识。
(“基础素养”概念的演进:从基础学力说到核心素养说)
8
gjuyk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二)教师角色:反思性教学专家
■从课堂出发的变革:学习即创造,教学即研究。
■日本的案例:佐藤学的“静悄悄课堂革命”
○授业活动——活动作业、协同学习、分享表达。
○授业要素——学会倾听、学会链接、学会反刍。
○教学点评——学习成功、学习困惑、学到什么。
○教学风格——研究儿童、吃透教材、教学主张。
9
gjuyk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三)评价改革:评价观的转型
■核心素养:针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过于彰显教育的筛选、选拔功能,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培养,转到素质教育模式下凸显教育的发展功能,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线教师处于“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价”的夹缝之间挣扎。关键在于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评价观。
10
gjuyk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汇总228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12702457
  • 文件大小454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