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阶
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导入新课。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检查预习
1、字词
涎()水揩() 尴尬()() 凹凼() 筹()划
黏()性镶嵌() 蹿()上掺()上胯()骨
糟糕() 撬() 倔强() 门槛() 茬()硌()
2、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问题,整体感知。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3、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四、情节复述,体会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五、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
7年级数学期末检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