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本课是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同时,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对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进行正音和释义,如:
正音:渊博 yuan bo 觅食 mi shi 竹筛 zhu shai 确凿 que zao 绣像 xiu xiang
秕谷 bi gu 蟋蟀 xi shuai 传授 chuan shou
释义:鉴赏——鉴定和欣赏确凿——确实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难得。
方正——正派。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国里的水开了,发出的响声。倜傥——洒脱,不拘束/
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学习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
学习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因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赐予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溶汇在对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当中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1 方法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2 依据
运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运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问答法教学,不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且学生自己也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具
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主要教给学生以下两点:
1 利用已学的默读技巧默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在第一册第一单元,我们已经进行朗读训练,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应该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眼脑作出快速反应,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共同得到锻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觉地阅读习惯。
2 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教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琐事,并从中挖掘出生活情趣,表情达意,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深层写作做准备。
四说教学程序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讲解需两个课时,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