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天堂”的马拉松
凌晨起跑潮湿闷热
为了避开艳阳高照,普吉岛马拉松选择在凌晨4点半发枪。一声汽笛鸣响,我和众多选手们应声而出。路灯果然很亮,交叉路口有警车封路,跑出乐古浪附近的乡镇,全部封闭的公路逐渐变为半封闭――和选手同向的车道封闭,对向来车不受影响。马拉松的赛道基本设在公路上,妨碍机动车出行在所难免。在我看来,普吉岛马拉松已尽量避免阻碍交通,赛道多选择避开车流量大的省道。即便如此,在好几个小时的赛程里,还是有许多车辆在静静等待选手跑过。没有催促,更没有鸣笛,印象里更多的,是微笑的面庞和开心的挥手。
选手跑在公路上,难免会取直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迎面而来的车辆会慢速为选手让开路线。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普吉居民大都能获益于旅游开发――同样是旅游地,在开罗金字塔、海南三亚等旅游地,游客稍不留意,就会遇上宰客和敲诈。如此看来,普吉老百姓的友好,是发自内心的。这种生命的光,或许源自佛陀,或许源自安拉。
普吉在泰语里,是山丘的意思。虽然乐古浪马拉松并未穿越岛上最高的山脉,但起伏还是有的,赛道最高点分别在11公里和27公里附近,海拔也仅为50米左右。可就是这50米的爬升,也不可小觑。坡跑能力强的,上坡几乎不受影响,而能力弱的,遇到上坡就只能走了。
暗夜里,远远地看见前面有霓虹灯状的箭头,一开始还以为是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跑近了才辨别出,原来是志愿者在弯道处手持灯光引导方向。起跑后的一个多小时,除了湿度和黎明前的黑暗,几乎没有太多感受。隐约知道,跑过村落,跑过牧场,跑过橡胶树林。待到6点左右,天色逐渐亮起来,发现自己跑在丘陵和田园之间,四周雾气升腾,身边绿意盎然,各色的泰式民居掩映在朝霞之下,周遭一派热带风光。
由于整个赛道位于普吉岛西北,我此时正向北边的普吉机场方向跑去,右侧的山梁挡住了东边的日出,也挡住了阳光的灼射。每片透亮的朝霞,都令人愉快,此时似乎连湿度也下降了,不知道是不是景色给人带来的力量。
继续往前,跑到普吉机场附近的NaiYang海滩,隔着岸边的树林能够看到白色的海滩,这里也是普吉有名的自然保护公园,单论风景,可能是赛道全程最可称道之处。遗憾是尽管海滩近在咫尺,我还是只能跑在公路上。这时不由想起参加香港百公里时,踩着被海浪浸湿的沙滩,感受踏波前行的愉悦。马拉松和越野跑的区别就在于此:地硬、车多、变化少。即便是普吉岛这么美好的马拉松,也阻挡不住我对越野跑的向往。
途中体味普吉文化
跑过NaiYang海滩不久,就来到半程的折返点,随着脚上的芯片刷过地上的感应器,蜂鸣器的响声告诉自己,赛程已经过半。由于怕热,从折返点起,我每一站都会取冰水海绵降温、擦脸。边走边拍,边拍边跑,尽管不算累,但还是跑不起来。通过最近半年几次长距离赛事,我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短板在速度,长处是能坚持。或许是由于前半程不
“压榨”自己的缘故,越到后面我反而轻松起来。
跑到24公里左右,经过一处清真寺,大喇叭里正在做7点钟的祷告。听不懂这吟颂的真意,却能感受其中的虔诚。普吉和周边不少东南亚地区一样,有着为数众多的穆斯林信徒,伊斯兰教在当地,是佛教之外的第二大教。这一路,我们既能看到身披袈裟的僧侣,也能看到头罩沙丽的女性;既能路过金光熠熠的佛教寺庙,也能看到穹顶庄严的清真寺,甚至当地还有不少华人笃信的龙王庙、天后宫等。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各种的
“跑在天堂”的马拉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