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第二节城镇化问题
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节居民点规模
第五节居民点布局
1
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居民点的分类
三、居民点用地
2
一、居民点的形成
从牧业中分离出农业,人类历史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事农业耕作的人逐渐从游猎活动中分离出来定居于土地上,历史上出现人类居住的村落。
当人类社会有了剩余的粮食,农民中产生了专业的手工匠人,他们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距今6千年之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埃及古国)、地中海沿岸、印度河一恒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
3
二、居民点的分类
至今世界上尚没有统一的城镇划分标准,一般以人口下限数量、职业构成和人口密度等指标中的一项或数项为标准加以划分,但具体数值不具有可比性。
我国城乡居民点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
,恢复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国务院第三次颁布设镇标准
4
二、居民点的分类(续)
,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指标
居民点分类中除划分城乡居民点以外,还有城镇之别。在我国居民点体系由城市—城镇一乡村三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面未统分。城市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城市(<20万人)。城镇分县城和集镇(建制镇和乡(场)镇)。乡村分中心村、基层村和村落。
5
三、居民点用地
人类住区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居民点用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消费形式,一定要以可持续消费观为指导,合理规划居民点用地,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居民点用地规划的行政管理重点在于合理地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布局,协调好居民点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6
第二节城镇化问题
一、城镇化的概念
二、世界城市化
三、我国城镇化
7
一、城镇化的概念
所谓城镇化,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小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
二是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市”的居民点的数目日益增加;
三是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8
二、世界城市化
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由发达的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
%,。
%。%,%。
9
三、我国城镇化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陆续完成,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全国城市数量曾达到208个。
1960—1964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断,跌人低谷,%急剧下降至14%。
直至1980年城市人口由于自然增长原因才回升19%的历史最高水平。
10
土地利用规划第07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