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医生“合伙人制”
在行业创新、万众创业席卷全国的浪潮中,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通过创新体制,与公立医院竞争?而公立医院的一名医生,又是否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2015年8月9日,友睦齿科太平金融门诊――正畸旗舰店在深圳正式开业。与其他资本或集团创办的医疗机构不同的是,创建于2006年的友睦齿科是实行医生“合伙人制”运营的连锁门诊,已走过9年发展历程。通过医生合伙人制度,友睦齿科开设了5家连锁店,拥有了一支上百人的专业医疗团队;而作为合伙人的医生,也通过这个创业平台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及医改的深化,借鉴会计师、律师等行业的“合伙人制度”备受医疗行业创业者的推崇,成为非公医疗体制创新的一个范例,吸引了众多体制内医生向“外”望去。
医生可以技术入股
医生合伙人制度是指以符合一定资格的核心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为合伙人股东,与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新医院,在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公司依照相关证券法律、法规,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相结合等方式,以公允价格收购合伙人所持有的医院股权,从而让医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
友睦齿科创始人、CEO朱玮玮是一位全科口腔医生。据他介绍,友睦齿科从2006年成立伊始就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司制下的“医生合伙人制”,其发展模式是以“医生为本”,让优秀医生拥有一个抱团创业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目前友睦齿科的每个门店都有1?2名优秀医生是公司合伙人。
该公司的医生合伙人制主要为技术入股,分两种形式:一是公司自己培养优秀的医生,成长以后可以获得股份成为合伙人;二是其他医院的牙医想通过合伙人来创业的,可以先加入友睦齿科成为该公司合伙人,公司会对其进行培养指导,等到条件成熟再帮助其开办门诊。
为了让加入的医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合伙人,友睦齿科制定了临床与科研并行的发展模式,先后与众多名校建立了校企联合、资源共享、技术应用、产品研发及专家团队支持的合作运营机制,设立了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种植硕士学位临床培训基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培训基地、中国隐形正畸医师技术培训基地等国际学术培训园地,努力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口腔医学人才。
抱着相同的愿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也希望医学专家以技术资本的形式,入股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成为合伙人股东。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在今年6月份公开表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大规模试点医生合伙人制度。
张澄宇就此说道:“今后,医生可以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入股公司,我们医院在其中扮演天使基金的角色,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来资助医生把这样一个独立法人的技术服务公司办起来,除了为医生提供医疗平台,还扮演医生经纪人的角色。”
另一家位于深圳的卓正医疗,正试图通过合伙人制度打造民营医院的成功范本。这家成立于2012年4月的医疗机构,由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医生共同参与创办。3个月前,卓正医疗刚刚完成B轮融资,而就在融资前夕,又有5位优秀医生加盟卓正医疗,成为其合伙人。卓正医疗搭建起一个体制外的医生创业舞台,吸引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断走出体制,成为深圳社会办医突破人才瓶颈的一个样本。
卓正医疗CEO王志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卓正医疗为了吸引优秀医生抱团创业,同样推出了医生合伙人制度,但卓正医疗的模式是医生自主执业,由行政人员提供专业支撑,医生合
中国式医生“合伙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