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芬芳的荆棘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芬芳的荆棘路
成长的摇篮
胡序同生于1923年3月13日,因与父亲农历同一天生日,故而得名。她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胡序同的伯父胡愈之和父亲胡仲持早年外出求学,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开明。胡愈之没有子女,视序同如己出。他多次对序同说:“你这个名字还有一层意思,是男女相同。”
胡序同在家乡念完小学,来到上海。父亲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加之在报社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序同好不容易盼到一个星期天,父亲答应下午带她到虹口公园玩。他们从公园出来,路过内山书店,恰巧遇到了鲁迅先生。父亲向序同介绍了鲁迅,序同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道一声“先生好!”鲁迅看着穿着还很土气的序同,笑眯眯地问:“刚从乡下来吧?”父亲说:“是的。”鲁迅说:“乡下的孩子好!”序同读过鲁迅的文章,听说鲁迅是位了不起的大师,今天竟然见到了他,非常高兴。
胡序同青少年时期在上海度过。在风云激荡的二三十年代,她的伯父和父亲在上海左翼文化界和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27年,伯父胡愈之抗议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参与鲁迅、蔡元培、宋庆龄发起的民权保障同盟,营救被当局逮捕的进步人士“七君子”。他的秘密身份是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成员。他长期以民主人士的身份从事统战工作,后来见到已是共产党员的序同,反而戏称她为胡家最早入党的
“老革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4岁的胡序同,看到自家隔壁中德医院里,接纳了大批伤兵。伯父慷慨激昂地动员全家投入抗战,让序同到妇女抗敌救援会去领取棉花布料,回来由母亲为前方抗日的战士及难民做棉衣、棉被、军鞋等。
1939年,胡愈之及其兄弟从事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一次,租界巡捕房来了六七个彪形大汉,搜捕胡愈之。因胡愈之闻讯转移,敌人就将胡仲持带走(后由地下党保释),并将家里翻个底朝天。巡捕指着挂在墙上的一个外国人的画像质问:“这个罗宋(沪语对俄罗斯的称呼)老头是啥人?”胡序同没有被他们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嘲讽地说:“这是高尔基,你都不知道吗!”在这种时代大背景和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胡序同走上革命的道路是顺乎情理的必然选择。
走向成熟的热血女青年
胡序同上中学的时候,上海华界已经沦陷,租界成为“孤岛”。序同原已考取当时的重点学校――江苏省上海中学(当时上海隶属江苏省)。但是,伯父让她转学去由地下党领导潘汉年筹建的中华女中。当时该校的校长是鲁迅夫人许广平,教职员大多是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学校里活跃着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学协”等学运组织,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全校近200名师生,就输送了40名师生到抗日根据地。
在秘密举行的入党仪式上,她面对一个装在火柴盒里的小小党旗庄严宣誓。主持仪式的介绍人问她有什么话要说。胡序同想了想说:“我有4个弟妹,今后要带领他们参加革命。
”胡序同不食承诺,入党后,首先发展了自己的大妹胡德华入党。后来,大妹又发展二妹胡令升入党。最终,他们姊妹、姐弟五人都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0年9月,党组织因南方中学女党员太少,要求胡序同转学去南方中学,开展党的工作。南方中学是教育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基地,胡序同待人真诚随和、平易近人,很快就和校内女生打成一片。
一年后,胡家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胡愈之和胡仲持在上海沦陷后辗转内地、香港,甚而远赴南洋。此时,大妹德华已先期

芬芳的荆棘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