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萧红小说的情感意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萧红小说的情感意蕴
摘要: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别具特色的女性作家,她非常重视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她的小说总是夹杂着复杂的感情在其中,如在《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作品中,时而寂寞悲凉,时而含泪讽刺,时而又深刻同情,使作品在叙事的同时更蕴含着强大的感情力量,折射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魅力。
关键词:萧红;萧红小说;情感;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经过多年的思索后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1]的人类活动,因此情感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作家创作的来源,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是作家能否创作出优秀的且有价值的作品的关键因素。而萧红之所以能创作出众多广受好评的作品,就在于她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情感体验的作家。她将自己的感情体验融入了创作之中,使得作品更能以情动人,与读者产生感情乃至思想上的共鸣
一、寂寞悲凉
学术界大多学者都认为,张爱玲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苍凉底色,而萧红的小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她后期流落香港之后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寂寞苍凉的感觉。这在她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荒凉”二字反复出现在文本中,“我家是荒凉的”[2]、“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3]等,在这种反复叙述中透出了作家透彻心底的悲凉。
《小城三月》也流露出了寂寞悲凉的情愫,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苍凉而又哀婉无望的爱情悲剧。一个大家庭中再嫁的寡妇带来的女儿翠姨,聪明、自尊而又矜持、犹豫,在美丽的早春三月爱上了一个新式学生,爱而又不得,默默地、孤独地郁郁而终。这篇小说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杰作,也被认为是一篇忠实于作者内心的优秀作品。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笔下书写过许多这样的故事,但是结合萧红坎坷多舛的一生,翠姨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萧红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包含了作者自身相互纠葛的多种矛盾。在小说中那无望的爱情,与萧红自己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色彩的爱情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她一生追求真爱,但是每次都被爱所伤。萧红是受到“五四”个性解放、独立自主思潮影响的觉醒了的女性:一方面她不懈地追求着自身的独立自由,从家里逃婚出来。另一方面处于第二性他者地位使她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同时要冲破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构建的精神樊篱却又是不易的,这就在萧红的身上形成了一种悖论:不懈地追求自身的独立自主,但却又想在男性那里找到避风的港湾;对生活满怀希望,却又在现实中遭遇绝望。在这样一种矛盾纠结中作家通过作品传达出了寂寞悲凉的心境。
二、含泪讽刺
在外国文学史上,19世纪俄国优秀的讽刺作家果戈里的文学创作,常常将喜剧性因素和悲剧性因素糅合在一起,以夸张、幽默甚至荒诞的艺术方法表现出深刻的悲剧内涵,让读者在笑声中哭泣,在诙谐中沉郁,因此后人便把他的艺术风格称为
“含泪的微笑”。在萧红的小说创作中,我们似乎也能看到这种潜在的创作特色。萧红在对故乡农民的愚昧进行悲凉叙述的同时,也包含着对这一劣根性的有力控诉,深深地谴责国民的无知与愚昧。但她又不同于那些辛辣的讽刺,总是在谴责中蕴涵着深切的怜悯,作家是含着泪水在审视人民的灵魂深处,因而作品内涵显得更加丰

论萧红小说的情感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