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分析原因,确保发现的过程、产品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或确保识别、判断的潜在不合格转化为不合格。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发生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控制。
3 职责
行政部是改进措施(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其他各部门配合实施。
总经理或授权人员负责批准改进措施报告。
4 程序
识别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
评价采取措施的经济性、可行性
分析原因
制定措施,举一反三,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
验证措施的有效性,记录归档
实施措施,保持记录
否
采取改进措施的时机
,即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a) 当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时;
b) 管理评审中发现一体化管理体系需改进的机会时;
c) 当顾客投诉时;
d) 产品服务活动过程中出现严重/批量不合格品时。
e) 综合分析适当的信息认为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
f) 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时。
,即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a) 数据分析中发现的过程趋势或产品趋势;
b) 管理评审中发现一体化管理体系需改进的机会时;
c) 其他情况。
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可以从下列资料中分析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
a) 批量不合格品监视和测量记录;(针对不合格已发生)
b) 质量分析会记录;(针对不合格已发生或潜在不合格)
c) 不符合项报告;(针对不合格已发生)
d) 工作人员的意见和报告;(针对不合格已发生或潜在不合格)
e) 顾客信息反馈;(针对不合格已发生或潜在不合格)
f) 数据分析结果;(针对潜在不合格)
g) 管理评审结果等。(针对不合格已发生或潜在不合格)
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用于产品产品、贮存或运输的材料、过程、工具、设备或设施存在的故障、误操作或不合格;
b) 文件不当或缺少;
c) 不符合程序要求;
d) 过程控制不当;
e) 计划安排不当;
f) 缺乏培训或人员个人素质;
g) 工作环境不适宜;
h) 资源不足等。
评价防止不合格再发生或潜在不合格发生的需求
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评价采取改进措施的必要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改进措施确定及实施
原材料出现大批量/严重不合格品时,行政部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供方,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改进措施报告》,经总经理或授权人员批准后,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责任部门负责人要对实施情况负责,由行政部跟踪和验证。
顾客申诉经过处理顾客仍不满意时,由行政部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并组织制定纠正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改进措施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由行政部跟踪和验证。
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按《管理评审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内、外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按《内部审核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KBCQ.CX-850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