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意见
博白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办公室
2011年1月25日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和《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尽快改善我县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城区学校大班额严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方便学生入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在切实保障义务教育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流失的前提下,按照我县经济、人口和地理现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原则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扩大规模、确保入学、提高效益、优化配置”的原则,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总体思路,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在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1)高中阶段:高中逐步集中县城办学,全县拟办规模较大的高中14所(含职校)。根据我县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和城镇化建设趋势,县城应办规模较大的高中11所,现有6所,应新建设5所;乡镇高中现有6所,拟保留规模较大的高中3所,另3所拟改为完全中学。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县实际情况,每所高中规模宜在2000人以上,不超过3000人。。
(2)初中阶段:原则上4万以下人口的乡镇只办一所初中,规模较大、生源较多的乡镇办两所初中。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县实际情况,每所初中规模宜在1200人以上,不超过2000人。重点办好乡镇所在地初中,扩大办学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初中。教育部要求“十二五”期间全部初中进行标准化建设。,。
(3)小学阶段:办好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片、村屯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学校布局调整应以学生就近、方便入学为原则。,低年级走读生上学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走读生上学单程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为宜。在交通不便、偏远农村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建设投入。原则上80人以下的教学点将撤并到村总校,村总校建设成寄宿制小学接收撤并校点的学生就读。2020年全县将办成容纳19万名小学生的办学规模,其中寄宿制小学规模达到8万人。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规划要与全县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小区规划与配套学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与农村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学校,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紧张的问题,防止因过急、过快、过度撤并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发生;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并校点。
4、坚持标准,内涵发展的原则。
布局调整的学校规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平均班额、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建设标准,在确保学校建设达标和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节约的建设方案,避免大拆大建,严禁建设豪华学校。要科学选址,避开地
博白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