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论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谈谈中学生的亲情教育
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周贤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只有爱父母,才会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正在被有形无形的代沟所取代,亲情渐渐被淡忘。
据中新网对家长们的粗略调查发现,约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的甚至无法沟通,有六成感到子女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据某中学学生情感状况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爸爸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以上是网上摘录的数据。近几年来,不断有家长反映,孩子上了中学就变了样,随便顶撞家长,甚至赌气出走等。好多家长都疑惑不解,我们的孩子怎么呢?为什么渐渐疏远了父母?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亲情的培养需要教育提供平台,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容易波动,可塑性也强,我认为学校应根据这些特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和培养。
一、剖析亲情理念
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和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时代发展到今天,父母的观念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是父母的错,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我还常把自己对子女的爱和感受告诉学生,学生因对教师有崇拜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亲情教育。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实施亲情行动
学校的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作亲情观察。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3、作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在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

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08-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