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唢呐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摘要:唢呐在我国民间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民间的各种婚丧仪式上都有唢呐动听的声音,经过不断的更新发展,唢呐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它已经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应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和歌舞的伴奏中。本文将对唢呐演奏的基本功训练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唢呐;演奏;基本功;技巧
中国分类号::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84-1
唢呐在民间也被叫做喇叭,因为其应用非常广泛而备受欢迎。唢呐可以实现独奏、合奏和伴奏等多种形式,并且在民间的婚丧仪式上应用的也较多,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唢呐不仅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有唢呐的爱好者,可以说唢呐已经成为了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据史录记载,唢呐这种乐器来自于波斯和阿拉伯一带,算是一种外来的乐器,其实唢呐也是波斯语的一个翻译,在波斯语中叫做zourn,这种说法在中国流传较广,我国广大的唢呐工作者也认同这种说法。在北朝的时候,唢呐经过商贸这种形式或者可能其他的途径进入中国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唢呐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较为繁荣的时期,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喜爱的民族乐器。近年来,唢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很大重视,让唢呐这种在民间较为受欢迎的乐器进入了大专院校和专业乐队,从此唢呐正式走向了专业的音乐历史舞台。
作为唢呐的专业演奏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正确掌握含哨位置。正确的做法是使哨片位于两唇的正中,唇边和哨座相齐,以两唇肌能控制哨面的三分之二比较合适,由于两唇肌能够对哨片进行有效的控制,当气流通过哨片的时候就会比较均匀,哨面的振动频率也会相对稳定,因此发音也会更加的纯正,然而如果哨片被含的过多,哨面全部在口腔内的话就会失去两唇对哨片的控制,使得吹气的流量不均匀,哨片的振动频率也会不均匀,造成了发音的不准确和不纯正的现象,音质粗糙而漂浮等现象。但是如果将哨片含的太少,哨片被全压在嘴唇内,又会造成哨片张口闭合,不能够准确发音。即使两唇减少对哨片的压力,能够让其发出音来,但是因为哨片振动频率受到了压制,所发出来的音就会低于所要求的高度,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得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就要保持良好的含哨位置,与音色、音质、音准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唢呐的演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音质的不纯、发音怪、发出沙音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哨片过硬或者是哨片的破裂,其次是嘴唇对哨片的控制不是十分的稳定,一会松一会紧,吹气不均匀,一会多一会少,或者是嘴唇对哨片的压力过大,用气太多,造成了发出怪音的现象。还有一种原因是含哨过多,哨片的振动失去了一定的控制,发出沙音。有的时候在唢呐的演奏过程中也会出现音色方面的问题,同时要以均匀而适度的吹气量来进行吹奏,吹气量多少的控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在演奏的实践中去认真地总结体会。从实践中总结吹奏出来的音的质量,这样就能对压力和吹气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为了能够保证唢呐在演奏的过程中音色不出现问题,要注意呼吸,呼吸在整个的演奏过程中都非常的重要,一定要注意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会更加地容易,并且音色也会很饱满而动听。在吸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向里收缩,胸部的肋骨向外扩张。然而在呼气的过程中,不是像平时的只用肺部的呼吸那样的动
浅论唢呐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