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3%国土面积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月11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打造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部公布了新近认定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上前两批,全国示范区总数现已达到283个,面积共有1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
示范区领跑现代农业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叶贞琴介绍,前两批的153个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领跑全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31亿斤,占全达到76%,比全高15个百分点;,超过50%,远高于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增幅超过10%。
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省部共建、地方为主”的建设方式,中央部门在规划编制、建设管理、经验推广、科技对接、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经过多年努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按照2014年的监测评价显示,江苏太仓、上海浦东、北京顺义等20个示范区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成为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呈现出高、强、新、快四个特点。”叶贞琴司长说,第三批示范区刚刚认定,从前两批认定的153个示范区来看,现代物质装备水平较高,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超过50%;现代科技运用能力较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现代经营方式较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50%,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重超过45%;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达到3万元,比全高20%以上。
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详细介绍中说到,全国283个示范区点状分布在全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示范区较多,草原、丘陵、山区和渔区等也有特色鲜明的示范区。在主导产业上,13个粮食主产省的示范区总量达到173个,约占60%,普遍以粮食、肉类等为主导产业,另外40%示范区的主导产业为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
“转变发展方式成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线。”钱克明说,农业部把“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示范区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赋予20%的权重,重点监测耕地保有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等指标,不少示范区逐渐形成了种植、养殖综合利用循环农业产业链。
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显成效
此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正式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着红河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3年以来,。“电直接通到地头,政府还提供每亩300元的节水设施补助。”打那以后,草坝镇的农户董超换掉了发电机,在大棚里装上了微喷设备。
“用发电机浇一亩地要20多元,现在用微喷设备只需5毛钱的电费,用水量也比从前少了七八成。”董超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比起漫灌,微喷还能在大棚内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能提高30%左右的产量。
现代农业设施的运用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2014年
全国13%国土面积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