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古代军衔
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
元帅 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
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
校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
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颇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士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
中、下士为官职者。
唐代军衔
品级名称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
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
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上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怀化中朗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 从四品下归德中朗将从四品下
服浅绯色,金带,(金夸)十。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怀化朗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归德朗将从五品下
服深绿色,银带,(金夸)九。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昭武副尉正六品下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副尉 从六品上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服浅绿色,银带,(金夸)九。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 正七品下怀化中侯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上翊麾副尉从七品下归德中侯从七品下
服深青色,(金俞)石带,(金夸) 八。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宣节副尉正八品下怀化司戈 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上御辱副尉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 从八品下
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上为我们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真正本色。本文收录的历史名将通过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的亮剑精神的描写,从而还原真实历史,再现金戈战马的沙场豪情,展现中华英雄的铮铮铁骨,来让我们再次体味当年斗士们驰骋风沙俱起、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
孙武
兵圣—-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兵家亚圣——
吴起
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吴起著有《吴起》48篇。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些篇目。
《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