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XX是湘南地区通粤入海的重要门户。近年来,XX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充分利用我县充裕的农民工资源,发挥他们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近日,县委办政研室组织人员深入县有关部门及塔峰、正市等乡镇,就全县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XX是典型传统农业小县。全县辖15个乡镇和5个国有农林茶场,358个行政村,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县内以山地为主,。由于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南下掘金”一度成为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热门选择。调查发现,近年来,,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1%。XX年,全县在外地的农民工约80370人,其中塔峰镇约16145人,占20%,正市办事处约3210人,占4%。从年龄结构看,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上以年轻人为主,全县35周岁以下农民工78800人,约占总人数的80%;从学历结构看,初中毕业以下为4XX余人,约占40%,初中毕业以上69000余人,约占60%。
XX在外的农民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务工型。这类人员由于学历不高,大多身处生产一线,从事建筑、搬运和毛针织、电子、皮革加工等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薪酬相对较低。从统计情况来看,这类人员中从事毛针织、机械电子工作的人员占65%以上,工资从900元到XX元不等。另一种是创业型。他们大部分外出较早,长期的一线生产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人脉关系和一定的资金,熟悉了企业管理模式,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们自己当起老板。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广东沿海针织厂、玩具厂、手袋厂等中小企业鼎盛时期,我县在外创业的农民工达到6700余人,其中在东莞、花都、狮岭等地投资兴业的农民工达4800余人。他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创业资金,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企业管理方法和产品购销渠道,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XX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速度,县内基本形成了毛针织、皮革与制鞋、机械电子、铸造、竹木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吸引了县内外众多农民工在蓝创业或务工。据统计,XX年,我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达620多家,,,不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出县门进厂门”正成为我县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二、XX农民工的基本特点
我县农民工成长的轨迹与珠三角、长三角产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工业产业的升级,农民工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产业出现了由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的多次升级。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带工业区基本以手工制作的中小企业为主。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文化层次较低,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大部分从事手工制作。部分农民工以打零工为主,从事搬运、装卸等工作,凭体力吃饭,工资较为低廉。正市办事处环连村是劳务输出大村,全村总人口1360人。XX年以前,全村每年外出人员达到450余人,在广东佛山从事搬运、建筑工作的就有5个工程队,共150余人,工资多在1000至1500元之间。本世纪初,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
全县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