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课时
7
设计教师
周丽丽
备课组长
李忠全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课型
新课
审核领导
乔主任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分析劳力调配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过分析调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能力,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点
寻找调配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
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
方法
引导发现法 类比归纳法
教学
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新课
六年一班有学生42人,六年二班有学生44人,怎样调配使两个班的学生一样多?
课件出示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一天可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个了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人生产螺母?
师引导学生分析:螺母是螺钉的2倍,即 螺母=2×螺钉.
所以设生产螺钉X人,则生产螺母(22—X)人,
课件出示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
学生抢答,互评
学生读题后,小组合作交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生尝试列方程
学生理解题意后,找出相等关系,
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小结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应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先做的总量加上增加2人后的总量的总和。
3、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教材101页1、2题
师巡视,参与其中,及时指导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自己观察回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并列出方程,互查
学生小组交流后归纳
学生独立完成,互评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然后总结。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巩固所学新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作
业
教材106页3、4、题
板
书
设
计
(一)
例1
例2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设、列、解、检、答。
教
学
反
思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课时
8
设计教师
周丽丽
备课组长
李忠全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课型
新课
审核领导
乔主任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解决信息图表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
重点
把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