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期货市场中的羊群效应研究
九 e H erding Re search in Ch ina,s me tals一futures m ark et
学位申请人公
年级: 2 0 0 7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定稿时间: 2 0 0 9 年 1 1
摘要
摘要
在金融学领域,传统的金融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前提,构建了
“有效市场假说”和“随机游走理论”等主流传统金融学。而现代的行为金
融学以及大量的实证表明,在一定情况下,例如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个体的
决策主要依赖有限的数据、主观的判断和经验,同时受到政治、经济政策和
市场的影响,当投资者认识到自己有限的能力无法确保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时,
投资者天然的会向政策制定者、专家、媒体或者自己的心理感知寻找依托,
由此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产生了一种“羊群效应”。由于众多投资者
行为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等因素对于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因
此从 20 世纪 gQ 年代开始,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近几年由
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数据的完善与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基金市
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国内研究几乎都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
在比较明显的羊群行为。而对于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较少,限于理论上
和部分期货品种研究。
在我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股指期货临近推出的背景下,基于运用实证
分析检验大宗金属期货市场中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寻找问题之所在,对于提
高期货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一些实际的依据。
本文共包括五章,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羊群行为的定义,“羊群行为”Herd BehaV IOr)
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的一种现象,从而导致在他们在某
段时间内的行为趋于一致。从“羊群效应”的发生机制来看,可以划分为“虚
假羊群行为,’(SpuriouS Herding )和“故意羊群行为”(Intentional Hording)
两种夹型。其中“虚假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面临相似的决策问题和信息时
采取相类似的决策: 而“故意羊群行为”则是指投资者观察并模仿他人的交
易行为。
多
我国有色商品期货中的羊群效应研究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评述: 由于国外对于羊群行为的研究开始较早,关
于羊群行为的研究产生了五种理论: 研究羊群行为理论,偏好羊群行为理论,
信息流羊群行为理论,声誉羊群行为理论和薪酬羊群行为理论。认为羊群行
为将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于,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采取跟随策略,这会
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而由于众多投资者行为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
市场基本面等因素对于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在实际投资中,当许多基金在
同一时间段购买相同行业或者个股时,会导致该股票需求斜率变大,导致行
业或者个股价格的波动幅度变大。当羊群行为超过某一个限度,将诱发另一
个重要的市场现象,一种过度反应。在上升的市场中(牛市),盲目的追涨将
导致股价远远超过其价值,泡沫由此产生,而相反,在下降市场中(熊市),
盲目的杀跌,只能是危机的加深。由此羊群行为经常被认为是资产价格波动
过大,泡沫产生及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旦市场的信息发生变化,
如新的信息传递,旧的“羊群”就会瓦解。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
和脆弱性,也就意味着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实证研究开始分化成两大方向: 一是
通过个股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分散程度来研究市场在大幅涨跌时候是
否存在羊群行为; 二是对于出现羊群行为主体的交易行为进行研究,其中又
细分为对于股评家,证券分析师,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实证
研究。国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一般都是没有明显的羊群行为,
CCK (2000) 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市场剧烈变动期间,美国、香港和日本股市的
收益率离散程度会增加,而不是减少,这就拒绝了这些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
的假设,这一实证结果与 CH (1995)的结果一致。K im 和 Wei (1999)考察了 1996
一 1998 金融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市场,发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存在
明显的羊群行为,但个人投资者的羊群度更高,而且随着危机的发生、羊群
越发明显。Borenstein 和 Gelos(2000)实证研究表明,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
的 467 个基金中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在对台湾与韩国等新兴市场的检验中,
也发现在股票收益率极度波动期间,股票的收益率离散度会减少,此结果表
示
我国金属期货市场中的羊群效应研究(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