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各菌群染色、致病物质、所致致病及传播途径等特点小结
菌名
染色&培养基
致病物质
致病
传播途径
防治
补充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血琼酯平板(透明溶血环)
凝固酶(致病菌产生)
葡萄球菌溶素
杀白细胞素(抗吞噬)
肠毒素
表皮剥脱素
皮肤,器官化脓性感染
尿路感染
败血症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医院内感染
敏感抗生素
减少感染源
虽获免疫力,但不足预防再次感染
协同凝集试验:金葡菌胞壁上有SPA,与IgG结合能抗吞噬
致病菌: (+)凝固酶,耐热核酸酶,金黄色色素,溶血性,发酵甘露醇
链球菌
甲(α)型→草绿色不完全溶血
G+
血琼酯平板
脂磷壁酸
M蛋白
链道酶(使脓汁稀薄)
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促使扩散)
链球菌溶素
致热外毒素(猩红热毒素)
化脓性炎症
猩红热(丹痧)
急性肾小球肾炎
风湿热
龋齿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直接接触
飞沫
皮肤,黏膜伤口
青霉素减少感染源
猩红热愈后获较强免疫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不产生触酶
ASO试验(抗O试验)
乙(β)型→透明完全溶血
丙(γ)型→不溶血
肺炎链球菌
G+
血琼酯平板(草绿色不完全溶血)
荚膜
大叶性肺炎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
对同型菌有持久免疫力
可用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和荚膜肿胀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做区别
可自溶
淋病奈瑟菌
G-
巧克力血琼酯平板
菌毛
外膜蛋白
IgA蛋白酶
淋病
新生儿脓漏眼
性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青霉素预防为主
婴儿出生时可用1%硝酸银滴眼,预防新生儿淋病性脓漏眼
可自溶
脑膜炎奈瑟菌
G-
巧克力血琼酯平板
荚膜
菌毛
内毒素
菌血症&败血症
化脓性炎症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
接触污染物品
飞沫传播
青霉素
体液免疫
可自溶
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性
G-
不耐热肠毒素
腹泻
经口传播
是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因
~(ETEC)
S-S培养基
IMViC试验++--
耐热肠毒素
肠致病性~(EPEC)
腹泻(黏附于肠细胞膜上,使肠绒毛萎缩,引起腹泻)
食品操作人员或粪便污染的供水
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肠侵袭性~(EIEC)
黏膜炎症
溃疡
粪-口途径
肠出血性~(EHEC)
菌毛
毒素(噬菌体编码)
出血性结肠炎
主要见于婴儿,以爆发性流行为主
肠黏附性~(EAEC)
婴儿急性或慢性腹泻伴有脱水
引起的腹泻较EPEC缓和
志贺菌
痢疾~(A群)
G-
S-S培养基
菌毛
内毒素
外毒素(由痢疾致贺菌产生,包括肠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溃疡
毒血症
DIC
腹泻
昏迷或脑膜炎
经口传播
口服减毒活疫苗
不分解甘露醇
福氏~(B群)
发酵甘露醇
鲍氏~(C群)
发酵甘露醇
宋氏~(D群)
发酵甘露醇,乳糖发酵迟缓
伤寒沙门菌
G-
S-S培养基
O抗原
Vi抗原
内毒素
肠毒素
肠热症
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败血症
经口传播
氯霉素
口服Ty21a活疫苗
肠热症后能获牢固免疫力
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