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汉语
选自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德峰
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食物非常丰富,种类非常繁多,而且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中国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中,又以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四大菜系最有名,它们已经饮誉世界。
中国菜追求色、香、味、形,不仅讲究用料,而且还讲究火候、刀法和造型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但是由于各菜系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川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调味,“一菜一味,百菜百味”。鲁菜擅长河鲜、海鲜的烹制,且以做汤闻名。粤菜以食物广泛而著称,上至飞禽,下至走兽,无所不做,无所不吃,虫、蛇、鼠、猴,都可以入食。淮扬菜注重火工和造型,讲究原汤原味,口味以清淡见称。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汉语中,有关“吃”“喝”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人们对“吃”和“喝”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随时随地都可以顺手拈来,加以引申或比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看汉语与饮食的关系。
一、食物
在汉语中常常利用食物的外部形状或食物自身的属性,通过比喻、夸张、借代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好恶等。像“软面团”“菜包子”,比喻性格怯懦无能的人。“刀子嘴,豆腐心”比喻嘴厉害,但心却很软。“闷葫芦”比喻沉默寡言的人。“姜是老的辣”比喻老人经验丰富。“空心萝卜”比喻色厉内荏的人。“奶油小生”比喻面孔白嫩的男青年。“脸像橘子皮”形容脸上的皱纹很多,很难看。“西葫芦脑袋”形容脑袋长得像西葫芦一样难看。“蒜头鼻子
”形容鼻子像蒜头一样。“装蒜”比喻假装不知道。“豆芽菜”形容非常瘦。“三块豆腐高”形容个子矮胖。
汉语常常用食物来比喻女性。在古人的笔下,美女常常被描写成:杏仁眼、樱桃小嘴、瓜子脸、项如嫩藕、乳似馒头、指如葱根、口若含贝。这种描写不仅很恰当,而且很生动形象,简直栩栩如生了。实际上,以上这些比喻已经成了经典,现代人也常常用来描写女性。
食物的特点在汉语中同样可以为喻。中国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此对“肥”“油”就自然有好感。语言中“肥”和“油”常常加以引申,表示利益或好处。例如: “富得流油”比喻非常富裕,“捞油水”比喻从中得到好处,“揩油水”比喻占便宜,“油水大”比喻好处或利益多,“他找了个肥缺”意思为他找了个收入或好处很多的职位。但是“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东西沾上油以后很光滑,由此又引申出“油滑”的比喻义。像“那家伙真油”,其中的“油”就是这个意思。汉语中还有“老油子”和“老油条”的说法,它们多用来借指熟谙世事、明哲保身的人。
面粉比较松散、柔软,因此常常用来比喻慢性子。像“你真面”“面瓜”,意思都是动作或反应慢,做事不着急。
醋是一种佐食的调料,性酸,但不知何时,人们把它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了。女人生性爱嫉妒,所以戏称爱“吃醋”“醋坛子”比喻嫉妒心极强的女性;“醋性大发”比喻顿生嫉妒之心。
二、与吃有关的动作
与吃有关的动词很多,像“谗”“垂涎”“尝”“啃”“嚼”“品”“吞(咽)”“噎”“饱”“撑”等。这些词为每个人所熟悉,因此它们具有很大的能产性,汉语中由这些词组成的词语也非常多。
看到别
饮食与汉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